羿射下的九個太陽掉到哪兒去了呢?據說變成了沃焦。沃焦,在碧海的東麵,是一塊寬四萬裏,厚四萬裏的大石頭,位於百川的下麵,故又名尾閭。(見《錦繡萬花穀》前集五)因沃焦為九陽所變,很不平凡。傳說,天下最強大的,是東海的沃焦,百川的水不斷地往那裏灌。又有說沃焦是一座山,在東海南方三萬裏,海水一灌到那裏就消失了。因此,水朝東南流總沒有盈滿的時候。說明羿的神話傳說的首創者是沿海而居的東夷,後來才流傳到中原。
我國上古神話傳說中最著名的射手是羿,加上羿與月中嫦娥還有夫婦關係,所以這一神話傳說流傳很廣。魯迅根據這一傳說曾再創作成小說《奔月》,今人取羿的英雄事跡,創作成舞台藝術。說明羿的神話很深入人心。
射日是炎熱地帶的民族古神話共有的主題。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幾乎都有自己射日的英雄。有的民族由於曆史進程較慢,這方麵的神話保留較多原始的、質樸的、粗獷的美。廣西布努瑤的大母神密洛陀在造完天地、人類和世間萬物以後,因為由她所造的太陽、月亮不守家規,瞞著密洛陀相愛,又生下了11對太陽、月亮,總共有12對太陽、月亮燒烤著大地,大地一片焦黃。密洛陀派出兩個兒子去跟太陽、月亮作戰。結果,這兩個兒子的頭發被燒得翻卷,衣服被烤得冒煙,大敗而歸。第二次他們帶上毒箭再次出戰。太陽、月亮毫不示弱:“12個太陽是12團火球,12個月亮是12盤銀焰。12個太陽乘12匹天馬,12個月亮騎12匹雲驢。”它們決心要把對方燒成灰燼。密洛陀親自督戰,放出虎豹擒拿太陽,放出毒蛇咬傷月亮,第十子桑勒也和第十一子桑勒宜箭不虛發,隻見紅煙滾滾,星火滿天,有11對太陽、月亮被射中,還剩一對最小的被射進了雲層,三年後才露出臉為地麵送光芒。密洛陀規定它們不許再結伴,隻能每逢月尾在東西兩山遙遙相望。桑勒也與桑勒宜戰勝之後,沒有按時回家,因為怕太陽、月亮不守信譽,又在天上察看了三年。等到第十二弟把他們找到時,他們已勞累不堪,全身被烤焦,瘦得像螟蛉。這兄弟二人為保留地上的萬物,自己身殘體衰,失去了人形,再也不能繁殖後代。最後,聽從媽媽密洛陀的吩咐,將自己化為蜂蛹,繼續為人類造福。
這裏有兩處必須注意,一是立功者本是羿,為何眾人卻立堯當天子,這顯然是奴隸社會以後加進去的君臣觀念。另一是天上10個太陽都射掉了,天下豈不一片漆黑,這大概是記錄者有疏忽。羿隻能射下10日之中的九日才符合情理。事實上還留下了一個太陽。另有古籍說,堯的時候,10個太陽同時出來,草木全曬焦枯,堯命羿射10日,羿射下了九個,九個太陽中的烏鴉全被射死,它們的羽毛紛紛往下掉,因此天下隻留下了一個太陽。(《天問》王注引古本《淮南子》)羿射九日總算找到了根據。那麼,為什麼太陽裏邊還會有烏鴉?
還有一問題,鳥類為兩足,陽烏為何是三足。三足烏,神話中又叫踆鳥。“三”在古人觀念裏是極神聖的數字。如白族原始宗教遺跡中,有奉三塊白色石頭為神靈的古俗,三白石崇拜後來便演變成為支釜的三足架,這三足架神聖不可侵犯。南方許多少數民族的火塘都有三足釜,不能任意移動,不能跨越。中原建立國家以後,作為權利象征的國家重器——鼎,也是三足。原始先民把太陽看成一個大火球,是火的來源,故三足烏又被看作是火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