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三界之神(3 / 3)

黃河既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又多次泛濫成災。黃河之神不隻一位,河伯是其中最著名的。這是一位大神,最早的形象是人麵魚身。後來傳說他的原名叫馮夷。馮夷溺死以後,天帝命他當黃河之神河伯。《神異經·西荒經》還有與此神有關的故事:在西海上有一位乘朱鬣白馬的人,穿白衣,戴黑帽,後邊跟著12個侍童,在水上奔馳,如急風暴雨。這不過是河伯的使者而已。這位使者有時上岸,他的馬跡所到之處,水便流到那裏,他走到什麼國家,什麼國家便雨水滂沱〔pangtuo乓駝〕。傍晚時,他才回黃河。河伯的使者尚且如此,那麼河伯在神界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不過河伯的形象是複雜的,人們對此神的感情也很微妙,既有敬畏,也不乏貶意。他不僅遊戲人間,而且經常發下洪水。此神的神性與黃河的喜怒無常很一致。

作為自然神靈,人們認為太陽神從東到西是從天空越過的,然後又從西到東穿行於冥冥地底返回東方,就像我們感覺上的太陽似乎總是從水麵升起,又沉入水下。作為人格化了的太陽神,駕馭著風雷星雲,為人間驅邪惡,除黑暗,是一位儀表非凡的善神。

山無大小,皆有神靈。上古時期幾乎每一座山都有山神。昆侖山在神話中有崇高的地位,《山海經·海內西經》說,它是海內最高的山,在西北方,是天帝在地上的都城。昆侖山方圓800裏,高達七、八千丈。上麵長著一種木禾,高四丈,粗夠五個人合抱的。山的每一麵有九口井,每口井都用玉石(按:古人所說玉石,並不是如現代指的真正的玉,即優質石)作欄杆;每一麵又有九道門,每道門都有開明獸在那裏看守著。開明獸是什麼樣子,是位半人半獸的神,身軀有虎那麼大,九個頭,長得都是人麵,向著東方,立在昆侖山上。昆侖山是百神所在的地方。

注釋:

中國上古神話說月亮的母親是常羲,為月亮駕車的是望舒。古人還用月亮的死而複生來解釋月亮的圓缺。由於月亮和太陽的關係密切,有的民族把月亮和太陽稱為一對,把它們看作是一塊兒的,或者是兄妹,或者是夫妻。人們還根據月亮上的陰影,想象月中有蛤蟆、有桂樹、有仙人。最動人的當然是月裏嫦娥的故事。

彝族史詩《梅葛》,其中“喪葬”一節,認為人與其它生物的死亡,都是因為天王撒了死亡種子。他們甚至認為天王撒的死種子比活種子多:“活的種子撒一把,死的種子撒三把。”“死種子撒出去,會讓的就能活在世上,不會讓的就死亡。”因為死亡的種子是天王撒的,所以世上的人都會死去,躲也躲不開的。

古籍中常見的神話說後土是共工的兒子句龍,甚至說黃帝、大禹都分別被奉為後土或社神。這些都屬於男性土地神。後土越管越寬,從地麵一直管到地下去了。據說後土的職務之一還管幽都,即俗稱的陰間。但這方麵沒有完整的神話留下。土地神最輝煌走運的時期,是當社神。

大地之神,種類繁多。土地給人以無窮的恩惠。故此,山穀險峰、河海江川、湖泊沼澤都被神化,有的被人格化。

世界上許多民族都崇拜太陽,都有自己的太陽神。從總體上看,太陽崇拜與太陽神話的積極因素是主要的。不過我國漢文古籍中留下的太陽神已經不是原始形態,大都是人格化了的男性神靈。他們或俊美,或威嚴,無一不光輝四射,是溫煦、熱烈和明亮的源泉。請看楚人的太陽神多麼氣派:

對太陽的行程描繪得最細致的是《淮南子·天文訓》:

原始人對死亡的不可抗拒,懷著恐懼的心理。最初認為人死後靈魂不死,等到人類出現了強弱、貧富的差別以後,他們想象死後的世界一定很可怕。因此幽冥世界一般都陰森恐怖。傳說,那裏的統治者叫土伯,土伯統治的地方叫幽都。“幽都,地下後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這裏說的後土便是上麵說的土地神,後土在幽冥世界的別名叫土伯。關於幽都的情況,《山海經·海內經》說:北海之內,有一座山,叫幽都山。黑水從那裏流出,上麵有黑鳥、黑蛇、黑豹、黑虎、黑色蓬尾的狐狸。土伯的樣子很可怕,手上拿著九條繩子,頭上長著尖銳的角,隆背血手,飛快地追逐著人,三隻眼,老虎頭,身如牛,把人當美味。(見《楚辭·招魂》及王逸注)看來,本來已經人格化了的土地神,入主幽冥以後,形象也變得很可怕,又返古成獸形。因此,與其說土伯就是後土,還不如把土伯看作是後土的分身或化身。按照神話變形的特點,後土當然可以變形成虎牛合體的怪異獸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