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文古籍中與農業有直接關係的、最著名的神話形象是神農。據說神農因為去嚐百草的滋味,有時一天便中毒70次。這是虛數,意思是神農為了辨別百草的性能,肯於自我犧牲。(見《淮南子·修務》)也有的說神農常帶著一條赤色的神鞭,用此鞭鞭百草,便能辨別百草是平和、有毒、或寒、或溫,根據這些性能再播種百穀。(見《搜神記》)說明這位農業神,最初嚐百草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尋找糧食種子。
有的地區的藏族傳說,斑竹被吹倒以後,裏麵有一漂亮的女孩。彝族傳說,他們的祖先是從竹筒裏爆出來的,《華陽國誌·南中誌》與《後漢書·西南夷傳》均有大同小異的記載。大意都是說一婦女在水邊得三節大竹,內有男嬰,養大後,武藝高強,自立為首領,以竹為姓氏。有的又說,三兄弟避洪水,三弟的避水木桶被一叢刺竹擋住而得救,才保留了人種。壯族亦有人出自竹子的傳說。黔東南的苗族則崇拜楓樹,把楓樹視為人的祖先。殷代的開國功臣伊尹,因出身卑賤,人們為了使他的出身跟所處地位相稱,傳說他的母親在逃避水災時,變成了一棵空心桑樹,伊尹便是從這棵空心桑樹裏出來的嬰兒。(見《呂氏春秋·本味》)所有這些,有的本身便是植物圖騰神話,如彝族對竹子的崇拜和苗族對楓樹的崇拜;有的則是圖騰崇拜的遺風,是後人借用古老的神話,將自己的祖先或曆史名人神聖化。
植物神話一般比動物神話產生得晚,數量亦較少,因為植物大部分有益於人,對人類的威脅不像凶禽猛獸那麼大,人們易於掌握,由此神秘感較少。這類神話的產生都與農業有關。
漢文古籍缺乏原始穀神的記載,我國雲南的佤、景頗、傣等民族仍有這方麵的遺風,盛行祭穀魂。佤族神話說,穀神最初被神藏在海水底下,是蛇將尾巴插入水中取出來的。原先天地不分開,因為驚天動地舂新穀,天空再也壓不住群山,隻好高高地升起,與大地分開。可見穀種的被發現,在人類文化史上起過多麼偉大的作用。雖然這種作用曾被大大地誇張,以至被神化,但這正說明穀種是人類最早發現的,而又最具有強大威力的神聖植物。傣族的歌謠《叫穀魂》將原始人這種感情表達得很充分:“穀魂啊,你是王;穀魂啊,你是主……一粒穀,勝過千兩金;一粒穀,勝過萬挑銀。生命靠著你,人類靠著你!”景頗族每年豐收以後,將穀物從場地運回家之前,要舉行一種“叫穀魂”的儀式。祝詞說:“人看不見的,穀子能看見;人不能做的,穀子能做。跑到別的地方的穀魂要回來啊!”他們認為那些在打穀時因受驚跑了的穀魂,可以被叫回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