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乏出口商技術信息協助和服務機構
根據WTO的要求,各成員國必須設立相應的技術性貿易壁壘谘詢機構,負責對技術法規、技術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等進行通報和谘詢,目前中國尚未很好地利用起這一有利的窗口,尚未開展對國內出口企業的信息傳遞和技術指導工作。而即使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發達國家,對技術性貿易壁壘也沒有絲毫的減弱,由於歐盟是最早認識到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環境壁壘的國家,同時又是對環境和人類最為關注的國家,因而歐盟的標準化工作和各種認證工作一直以來都受到美、日、加等國家的極大關注,美國國家標準技術院還專門向幾個歐盟主要國家派出了代表團,對它們的技術法規情況和標準化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3)環境標準不健全
環境貿易壁壘對中國國際貿易的波及作用是相當巨大的,它幾乎涉及到中國外貿出口的所有領域,造成每年相當於當年外貿出口總額約20%的損失。但從長期動態的角度來看,環境貿易壁壘在現階段的出現對中國的經濟建設有著一定的警示作用。綜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曆史,我們不難發現,許多國家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中國正處在向發達國家轉變的經濟發展階段,環境問題必須得到重視,環境問題出現得越早,對中國經濟建設的影響就會越小……我們會更早、更多地重視對環境和生態平衡的保護。
(4)進口缺乏環保管理,出口缺乏環保意識
從全球範圍看,中國並不屬於資源富餘的國家,但卻大量出口礦產品、農產品和畜牧產品,使得本來就不充足的資源顯得更加匱乏自然資源銳減,礦物質和金屬製品出口還導致礦產資源亂砍濫伐和大量有毒和放射性物質的釋放,嚴重汙染了環境,使生態環境惡化。對出口創彙的盲目追求促使一些國內企業仍然熱衷於生產因汙染嚴重而許多發達國家都不願生產的產品,將產品出口到國外,卻將汙染留給了祖國。在進口方麵,由於缺乏嚴格的管理和檢測機製,中國每年都會發生從國外進口垃圾、廢物以及帶有有害物質等舊物質的現象,“垃圾輸入”所攜帶進來的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也是不容忽視的。
4.政府幹預政策指向:中長期分析
基於WTO條件,政府應在國際貿易環境政策的調節和修正上,采取有利於國內產業增長、提高國內企業競爭能力、提高國內居民收入的政府幹預政策。基於國際貿易市場,針對進行政府幹預的政策主體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製定的環境政策應該具有顯著的政策指向性。從中長期分析,這種政策指向性應該具備係統性、動態性、前瞻性的特點,其指向性的具體內容……可以作如下非充分的必要分析。
(1)構建技術壁壘的保護和預警體係
從新貿易壁壘的具體內容來看,主要是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包括安全質量和環保質量,幫助企業提高產品安全意識和環保意識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有關的法律、法規,嚴格立法實際上就是一個有效的信息體係的構架,通過它,一方麵企業能夠明確地了解產品的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提高市場透明度,讓企業迅速掌握有關信息,使企業有標準可依,便於企業的技術創新;另一方麵,因世界其他國家技術和環境標準的改變而導致的本國法律法規的改變為企業提供了國際市場變動的有用信息,起到預警的作用,使企業能夠自行根據國家法律規定的變化而主動地進行產品調整,確定符合標準的技術要求。這一體係的建立,可以減少政府行政上的煩瑣,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2)成立技術壁壘谘詢服務機構
中國應該建立專門的機製,對主要貿易夥伴國家的新貿易壁壘,特別是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研究,了解各成員國從政府、工商到經貿團體和企業所采取的技術措施的具體細節,收集相關的資料和信息,並圍繞依WTO要求所設立的谘詢窗口,建立服務機構,搞好國內出口企業的谘詢服務和協助工作,幫助它們了解主要貿易國的技術法規和環保標準,掌握WTO的有關規則和協議,以便於企業遵守國際標準和國際準則,拓寬出口渠道,提高出口效益。
(3)發展環保產業,提高環境標準
針對目前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現象,環保產業將成為提升產業結構、帶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將環保產業納入到對外貿易的發展戰略之中,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前提和保障。對於環保產業的發展,政府應給予一定的扶持,比如財政、稅收和信貸等方麵的優惠,以及研發投入上的配套支持等,積極推行綠色環境標誌和綠色環保及質量認證製度,為適應國外環境發展的需要不斷提高國家環境技術標準。同時,要提高環境管理水平,切實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化解環境與貿易的矛盾與衝突,實現貿易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和良性互動。
(4)幫助企業提高環保意識,重視技術壁壘
周邊體係的構建和配套設施的完善隻是起到潤滑、監督、預防和促進的作用,要切實提高產品質量標準和環保標準,提高管理的效率,最終還是要靠企業環保意識的增強,隻有真正意識到這些規定所限製和要求事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企業才能夠自覺遵守這些法律和法規。
因此,政府要以有效的宣傳和教育幫助企業樹立正確和堅定的環保意識,真正對技術壁壘對企業和國家所造成的損害引起重視,真正意識到環保水平的提高對包括自身身體健康和安全以及企業利益在內的各個相關方麵帶來的利益。在此基礎上,引導企業熟悉掌握新貿易壁壘的內容和本質,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措施,一方麵積極應對,防範和規避這些壁壘所形成的障礙,另一方麵切實從提高產品各項質量入手,進行技術創新和觀念創新,以國際標準來嚴格要求,實現技術和觀念上的接軌,使加入WTO以後的市場得到最大限度地擴充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