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17日,美國紡織品協會執行委員會(CITA)對從中國進口的針織衣、胸衣和袍服等三種紡織品提出磋商請求的決定,中方政府對美方不顧中方堅決反對作出此決定感到震驚並表示不滿。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周文重指出,中國政府和業界曾多次向美方指出,美業界對此三種紡織品的申請不符合美紡織品協議執行委員會公布的《關於針對從中國進口紡織品和服裝采取保障措施的程序》,更不符合中國加入WTO報告書的有關承諾。美國政府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在缺乏事實和法律根據的情況下,曲解和濫用對華紡織品限製措施,作出設限決定……不僅違反了中國加入世貿有關法律文件,違背了WTO自由貿易、透明度和非歧視原則……而且向美業界和其他世貿成員發出了錯誤信號。
周文重強調,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是兩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中方一貫主張雙方在平等和雙向的基礎上積極發展中美經貿合作關係,希望美國能夠從中美關係的大局出發,改變錯誤決定,回到通過對話與合作消除分歧的道路上來。中國保留進一步采取措施的權利。
美國駐華大使雷德表示,將把中方的上述立場報告美國政府,願與中方共同努力妥善解決兩國經貿關係中出現的問題。
以上消息為新華社電。
紡織品是我國的拳頭出口產品,也是資源(廉價勞動力資源)無法轉移的產品,屬於極易引起貿易摩擦的產品。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的性質決定了在中國加入WTO之後,隨著市場的更加開放,發生在我國主要出口產品領域的貿易摩擦將會更加頻繁。
5.入世後中國對外貿易保護體係的建立
入世不僅改變著中國對外貿易的結構和模式,也將改變中國貿易保護政策的內容。在未成為WTO成員之前,我國貿易保護的手段以進口許可證、進口配額和進口招標等為主……這些措施都是受WTO限製或禁止的。麵對因市場更加開放而帶來的更加激烈的競爭,雖然依然要實踐WTO的貿易自由化原則和透明度原則以及促進公平競爭原則,但對國內企業和行業一定程度的保護仍然是必要的,不過在保護的方式上必須有所調整和改變。
(1)對農業實行必要的補貼
農業是我國入世遭受衝擊最大的行業之一。入世後,農產品關稅將大幅度降低,大宗農產品關稅配額體製將逐步建立,部分配額將提供給私營部門並將逐步減少直至最終取消。入世前……我國對農產品基本沒有提供任何出口補貼,這是符合WTO要求的,因而入世後仍不會實施出口補貼。在農產品國內補貼方麵,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從支持幅度上,WTO對發展中國家的要求都要更加寬鬆一些:WTO對發達國家農業支持比例的限製是不超過5%,發展中國家不超過農業生產總值的10%。由於實際支付能力的限製,我國在入世談判中對農產品支持幅度承諾的比例是8.5%。在這方麵,美國對農業補貼的一些做法對我國很有啟示。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對農業積極的補貼政策是導致其農業發達的主要原因。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有“綠箱政策”和“黃箱政策”兩類,主要包括:
①價格與收入支持。在美國的農業補貼中,90%以上的補貼分給了20種左右的農作物。為了防止因生產率過高而造成的農產品供給過多引起價格下降,美國對部分農產品實行“休耕政策”,休耕造成的損失由政府補償。此外,農產品儲備計劃的實施鼓勵自願參加貯備計劃的農民將部分穀物儲藏起來,維持市場的供需平衡。而且,美國政府給農民提供一種所謂的“無追索權貸款”,即你們可以以尚未收獲的農產品做抵押從政府農產品信貸公司取得貸款,待收獲後,農民可以按市場價格出口產品並用現款還本付息,如果市場價格低於目標價格,差額的部分由政府補貼。
②加強農產品出口。由於美國市場上的農產品消費者僅占世界的4%,因此農產品出口對於美國異常重要,為此,美國政府製定了農產品出口補貼計劃和出口信貸措施,鼓勵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農作物的出口。
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美國政府深知農產品生產與貿易發展的基礎是便捷的交通、通訊和信息等基礎設施,因此,在農村公路建設、廢水廢物處理、水資源淨化以及信息傳媒等方麵都給予補貼。
④農業科技化。農業科技化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美國政府對於農業技術創新……農業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麵都給予財政上的支持。
⑤農業保險與保障措施。為了降低農業和農民利益受自然條件影響和製約的程度,美國政府還實施了農作物保險和救災計劃,對於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而引起的災害,由聯邦作物保險公司給予損失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