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中俄經貿關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1 / 2)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俄羅斯已經成為中國的第八大貿易夥伴,中國也已經躋身俄羅斯前10大貿易夥伴的行列,雙方在經貿合作以及政治關係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不得不承認,與中俄政治關係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對照,中俄經貿關係的發展明顯滯後,其中還存在著許多雙方都必須加以重視並迅速解決的問題。

(1)經貿關係發展不穩定

從1991年雙方建交以來,中俄貿易規模的總體發展趨勢雖然是不斷擴大的,但發展步驟卻並不平穩,出現大起大落,呈波浪式發展,這與俄羅斯波浪式、階段性的經濟增長態勢不無關係。從長期來看,俄羅斯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是穩定的,但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經濟增長的過程呈現出明顯的波動性,周而複始地重複著“增長――穩定――下降”的過程。經濟發展的這一特點對俄羅斯的對外貿易,包括與中國的貿易具有很大的波及效應,導致中俄貿易關係也出現明顯的不穩定性。

(2)貿易發展總體水平

如果用國土和人口數這兩個指標來衡量,中國與俄羅斯都堪稱是世界大國,但與兩國的大國地位很不相稱的是,中俄貿易量並不大,多年來一直難以突破100億美元,基本徘徊在60億美元左右年貿易額的平均水平,中俄貿易僅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2%,占俄對外貿易總額的6%。而且,兩國的經貿關係主要是商品貿易關係,相互投資很少,相互投資的總額在中俄兩國引進外資總額中的比重分別僅為0.1%和1%,大型項目的彼此投資更是微乎其微,生產與科技合作也很貧乏。

(3)製度合作機製不健全

中俄兩國貿易中十分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貿易秩序混亂,雙方的信譽度都很低,因而合同履約率也很低,這一問題對於兩國經貿關係的進一步健康、穩定和有序發展是嚴重的障礙和製約。而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於:一方麵,兩國缺乏完善和健全的製度合作的基礎。兩國目前的合作大多是雙邊貿易,合作方式比較簡單,也比較低級,在更加廣泛和更加深層次的領域的合作尚未完全展開;另一方麵,中俄兩國目前均處於經濟轉軌期,尚未能形成發達市場經濟條件下維持正常經濟秩序所必需的有效的行業協調和管理機製,各自國內的市場本身就比較混亂,雙邊貿易發生後,各國內部的不規範又進而傳播到對方,更加加劇了惡性競爭、低價競銷和假冒偽劣商品等不規範的市場現象。

(4)雙方通彙渠道不暢

在中俄貿易結算中,多數采用現金的形式,或者通過第三國銀行完成結彙,嚴重影響著雙邊貿易的發展。雙方通彙問題的根源在於兩個:一是俄羅斯國內資本市場不發達,銀行體係不健全,缺乏將儲蓄轉化為投資的有效機製。俄羅斯資本市場的不發達主要表現在,俄羅斯企業的直接投資中來自資本市場的隻占12%(而發達國家企業的直接投資基本全部來自於資本市場);俄羅斯銀行業的落後反映在其僅占GDP3.8%,總量僅170億的總資本上;儲蓄難以轉化為投資則以占GDP33%的存款總額卻僅有GDP17%的固定資產投資為標誌,說明近一半的儲蓄未能轉化為投資。二是中方銀行在邊境設置的銀行網點比較少,無法滿足邊境貿易的需要……中國的銀行之所以不願在中俄邊境設置網點,主要是出於成本效益方麵的考慮。目前,為了促進中俄貿易的發展,中國邊境省區正在積極推進中方銀行與俄方銀行建立代理關係,以排除中俄貿易中通彙問題的障礙。

(5)貿易服務體係不完善

中俄貿易服務體係的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俄羅斯方麵。

首先,俄方海關程序複雜,通關率低。在中俄邊境,往往會發生中方放行後在俄方的口岸卻過不了關的現象,致使每天的邊境過貨量非常少。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俄羅斯海關手續複雜,有的甚至要經過5~6道檢查;二是俄羅斯海關人員素質不高,工作效率低,而且還存在向過關人員索要錢物的索穢腐敗現象;三是俄羅斯境內通關設施比較落後,尚未使用電子報關辦法;四是俄羅斯境內鐵路運輸秩序混亂,運輸效率低。而更重要的問題在於,俄羅斯海關對貨物進行估價並不是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不符合國際規範,因而在對中國的產品進行估價時存在著明顯的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