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中俄經貿關係的特點(1 / 1)

1.雙邊貿易的特點

經曆了迅速發展、下滑、振蕩和恢複四個階段,截止到2002年,中俄雙邊貿易也遠未達到“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框架協議中所期望達到的200億美元的年貿易額,而且,中國對俄羅斯的貿易是連年逆差,2001年中國逆差擴大到52.5億美元,這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兩國間貿易水平的提高和經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在貿易商品結構上,中國對俄羅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食品、輕紡產品、日用消費品以及其他輕工業品,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石油、天然氣、鋼材、化肥、木材、紙漿、魚類製品以及少數機電產品。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對俄羅斯的出口以勞動密集型商品為主,而俄羅斯對中國的出口則以資源密集型商品為主,貿易結構單一,基本以初級產品為主,在貿易層次上還處於比較低的水平。

2.相互投資的特點

從投資數額上看,俄對中國投資總體規模不大,中俄在投資領域的合作比較均衡,比如1998年……中國對俄羅斯投資約1億美元,俄羅斯對中國投資約1.5億美元,基本相當。截至2004年11月底,俄在中國投資累計設立企業1673家,占全國累計外商投資企業總數(504568家)的0.3%;實際投資額4.45億美元,占我實際利用外資總額(5590.23億美元)的0.07%。俄在中國企業主要集中在核電、汽車及農機的組裝與化工、建築、醫藥等領域,還有餐飲、微電子、貿易、通訊、服裝加工、木材加工、家電組裝和農業種植等行業。俄羅斯的在中國企業數為900多家,主要分布在東三省、山東、天津和內蒙古等地,涉及的領域有汽車、建材、農機組裝……化工、維修及零配件加工等。

從投資方式上看,在雙方合作共建的許多項目中,俄羅斯大多以廠房、機器、設備等實物投資,或者以技術和智力資源入股,中方大多是實物和資金組合投資,這主要由於俄羅斯目前資金並不充裕。近幾年來,由於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而產生對高新技術的廣泛需求,以及俄羅斯在航空航天、海洋、計算機芯片、核技術、遙感遙測、光纖通訊、動力機械、複合材料等高技術領域擁有世界領先的地位,因此中俄雙方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不斷增加,這對於提升兩國經貿合作的層次,擴大合作範圍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此外,中俄兩國在油氣資源、林業資源、礦產資源等資源開發領域的合作,以及在加工工業方麵的合作也在擴大,因此境外加工貿易將是中俄間貿易的主要合作形式。

3.服務貿易的特點

由於中國與俄羅斯都是服務貿易不夠發達的國家,在俄羅斯的海關統計中,以及在中國沒有加入WTO之前,服務貿易甚至都沒有被列入到兩國的專項統計欄目中,在這樣的條件下,兩國的服務貿易發展就顯得相當緩慢和落後,所涉及的範圍還主要停留在旅遊和勞務合作方麵。就旅遊業而言,中俄之間的旅遊交往大多與貿易聯係在一起,雙邊貿易的不斷擴大從而極大地推動了旅遊互往,中國已經成為俄羅斯的第四大旅遊市場,2000年赴中國旅遊人數達近100萬人次。中俄勞務合作主要在建築工程承包、林業采伐和農業合作三個方麵,這是兩國互補性較強的領域,也是今後兩國繼續合作的重點。

國際運輸是中俄兩國傳統的涉外貿易服務項目,在繼續發展鐵路運輸和管道運輸這兩大傳統運輸方式的基礎上,國際鐵路聯運和跨國管道運輸將是適應未來國際運輸業發展的形式和趨勢,而在兩國之間發展起來的主要的運輸形式。如果服務質量和管理體製得到改善、縮短運輸時間、擴大口岸運輸貨物適應性,那麼亞歐大陸橋的運輸能力將會充分發揮出來,新型運輸方式的優勢也將充分顯示。

隨著兩國在政治和經濟領域的合作進一步加強,服務貿易的合作領域也將不斷向更高和更深的層次拓展,中國加入WTO以及俄羅斯積極入世,將為中俄兩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雙方將在金融、保險、商貿等領域開展廣泛的合作。

4.貿易主體結構的特點

雖然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貿易具有某種無序性,而且交易手段比較原始和低級,還是以現鈔貿易為主,但其發展趨勢是健康的,中俄在國際貿易通行規則的約束和要求下正在從無序走向有序,現鈔貿易所占比重也逐漸下降,信用證交易、現彙交易的比重在不斷擴大,將成為貿易方式的主導。伴隨著貿易方式的轉變,貿易主體也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一些缺乏經濟實力、經營不規範的小企業被漸漸淘汰,而經濟實力較強、經營規範的大中型企業成為貿易實施的主角,貿易主體已經呈現出以大中型企業為主,大中型企業並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