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7章 錢塘湧潮“無信”之謎(1 / 2)

浙江省的錢塘江湧潮以其浩渺壯觀而聞名於世。在湧潮的強度上,錢塘江潮在世界大河中數一數二;在潮景的變化上,是其他任何河流所無法與之相比的。當湧潮在天邊出現的時候,如同素練橫江;等湧潮長驅直入來到眼前的時候,又有萬馬奔騰的氣勢,那種雷霆萬鈞、銳不可當的力量給人無比強烈的視覺衝擊。

“一年一度錢江潮”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它給不了解情況的人一個錯覺,以為錢塘江潮一年隻有一次。其實錢塘江在每個月都有兩次大潮汛,每次大潮汛又有三五天可以觀賞湧潮。錢塘江河口和杭州灣位於北緯30 °至31 °之間。就天文因素而言,除南岸灣口附近屬非正規半日潮外,其餘部位的潮汐均屬半日潮,即一日有兩次潮汐漲落,每次漲落曆時12小時25分,兩次漲落的幅度略有差別。潮汐是有“信”的,到了該來的時候就一定來,絕不會爽約。那麼湧潮為什麼會這麼有規律呢?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海洋水體受天體(主要是月亮和太陽)引力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周期性運動。潮汐的漲落有一定的規律,中國人早就認識了這一自然現象。陰曆每月有兩次大潮汛,分別在朔(初一)日之後二三天和望(十五)日之後兩三天,而在上、下弦之後的兩三天則分別為小潮汛。每年三月下半月至九月上半月,太陽偏向北半球時,朔汛大潮大於望汛大潮,且在大潮期間日潮總是大於夜潮;而在九月下半月至次年三月上半月,太陽偏向南半球時,情況剛好相反,朔汛大潮小於望汛大潮,大潮期間的日潮也總是小於夜潮。愈接近春分和秋分,這種差異愈小;愈接近夏至和冬至,這種差異愈大。就全年而言,則以春分和秋分前後的大潮較大。至於這兩個時期的大潮哪個大,則有196年的周期變化,其中一半時間春分大潮大,另一半時間秋分大潮大,兩者的差別也由小逐漸增大,然後又由大逐漸減小。

風對潮汐傳播也有很大影響。錢塘江湧潮若得到東風或東南風相助,將更為壯觀;若遇西風或西北風,將大大遜色。因此,陰曆七月望汛的大潮常常勝過陰曆八月望汛大潮,俗稱“鬼王潮”。陰曆八月初、九月初的大潮勝過陰曆八月望汛大潮的機會也很多。

實際上,一年最壯觀的湧潮並不都在陰曆八月十八日。宋代陳師道“一年壯觀盡今朝”的說法,隻不過是當時已形成陰曆八月十八日觀潮的風氣而已。

錢塘江湧潮是東海潮波進入杭州灣後,受特殊的地理條件作用所形成的。江道地形的影響特別大,不僅使湧潮景千變萬化,而且使湧潮抵達沿程各地的時間受到明顯影響。在南宋之前,整個錢塘江和杭州灣平麵輪廓呈一順直的喇叭形,潮勢直衝杭州以上。呂昌明量定的杭州四時潮候圖便是針對當時情況製定的。自北宋末期,江道開始變彎,杭州的潮勢開始衰退,至明末清初江道首次靠近鹽官,海寧潮勢遠勝於杭州,杭州的潮候大大推遲,呂昌明量定的四時潮候圖已不適用於杭州,卻大體上適用於海寧。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大規模治江圍塗,人為地加速了河口演變過程,江道形勢又發生了巨大變化,沿江各處的潮勢也隨之而異,不僅杭州的潮候進一步推遲,海寧鹽官的潮候也有所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