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7章 宋都開封之謎(2 / 2)

相國寺曾是中外佛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接待著許多外國僧人。唐中葉,日本真言宗開祖弘法大師空海就在這裏住過。空海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在給日本傳入佛教經典的同時,還運用漢字的偏旁,創“伊呂波歌”,成為日文字母平假名的創造者。據載他的遊唐筆記中就有許多記錄相國寺盛貌的文字。

作為曆史名城,開封留下了許多著名曆史人物的遺跡及其遺聞佚事。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的陳橋驛;戰國末期韓國張良所派的力士椎擊秦始皇的地方博浪沙都在開封附近。

繁塔東北百數十步,有著名的禹王台,相傳大禹治水時曾在台上住過。禹王台中部的禹王廟,是明代修建的。正殿之南有禦書樓,曾懸掛著康熙禦筆“功存河洛”的匾額,明清時在這裏奉祀著遠古賢君夏禹王。

禹王台和繁台,本為一體(後一分為二)。據說春秋時是晉國音樂大師師曠奏樂的地方。西漢梁孝王劉武,在此增築吹台,稱作梁園。這裏還曾發生過中國文學史上永遠令人憶念的一段佳話。唐天寶三年五月,我國詩史上的兩顆巨星李白和杜甫以及著名詩人高適會聚於此,登台賦詩,慷慨懷古。他們敏銳地預感到在盛世的背後潛伏著國家很深的危機。李白吟道:“平台為客愁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梁王(漢梁孝王)宮闕今安在?枚(乘)馬(司馬相如)先歸不相待。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梁園吟》)。杜甫在《遣懷》詩中也寫道:“氣酣登吹台,懷古觀平蕪”。反映了這幾位詩人對現實的關心和憂慮。

龍亭所麵臨的潘楊二湖,也有著動人的傳說。相傳東湖是潘美的故宅舊址,西湖是楊業昔日府第所在。潘美和楊業同是宋太祖時宋軍將領。潘美不斷在太祖麵前讒毀楊業,在抗遼的一次戰爭中,由於潘美指揮錯誤,使楊業身受重圍,而潘美卻臨陣脫逃,致使楊業得不到接應。這位英勇善戰、令敵喪膽的勇將終因寡不敵眾而重傷被俘,不屈就義。人民按照自己的願望和理想讚頌、同情著抗敵英雄,痛恨、鞭撻誤國奸臣。楊家將的故事,從最初的民間傳說到後來的戲曲小說,不斷豐富,近千年來一直廣泛流傳。從前,東湖水濁,名潘家湖;西湖水清,稱楊家湖。人們傳說由於他們二人一奸一忠,因而湖水也就一濁一清了。其實這一帶在宋代屬於宮城範圍,絕無臣下在此建宅之理;而湖水的清濁是由於東西湖附近人口的稠密不同所致。不過,這關於湖水清濁的傳說不正反映了人民群眾強烈而鮮明的愛憎嗎?

在鐵塔附近,是艮嶽的遺址。艮嶽是宋徽宗時傲浙江餘杭的鳳凰山修築的人造山。昏庸的徽宗迷信道士關於把城東北隅增高便可長壽多男的說法,於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十二月開始營造。艮嶽上的無數奇花異石,珍禽異獸,都是在各地搜刮而來,這就是所謂“花石綱之役”。艮嶽中,埋有雄黃數萬斤,以防毒蛇惡蠍;還埋爐甘石數萬斤,為的是等雨後日出、水汽蒸騰彌漫山穀。並命令近山居民“貢雲”,即人造雲霧,供徽宗玩賞享樂,耗盡了人民膏血。

最高統治者的窮奢極欲,使階級矛盾急遽激化,著名的方臘起義便是由“花石綱之役”直接引起。

宋徽宗的昏庸無道,終於導致他國破身虜。用人民血汗建築的艮嶽,也隨著北宋滅亡而被摧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