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稱金陵,自三國時孫權建都後,一千多年來在南京演出了一幕幕曆史的悲劇、喜劇、正劇。有數代帝王在此建功立業,有多少風流人物在此爭雄角逐,有無數騷人墨客在此詠景抒懷。南京以它悠久的曆史,眾多的古跡,優美的傳說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
戰國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滅了越國,就在今南京清涼山置金陵邑。越王勾踐滅吳(公元前473年)後,在秦淮河的入江口建造了一座小城,越大夫範蠡曾率兵駐守。這座方圓不足一千米的小城叫越城,比置金陵邑還早140年,可以說它是南京地區最早有文字記載的城池,距今已有2400多年。後來又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宋、明初、太平天國、國民黨在這裏建都。1368年朱元璋稱帝於此,遂改應天府為南京。從此,南京一名就正式見於文字記載了。
南京成為“十朝都會”絕非偶然。最早讚美南京地形的,是我國古代絕世奇才諸葛亮。公元208年,諸葛亮自江陵乘船順流而下,到江東與孫權共商抗曹大計。當船行至石頭山(今清涼山)時,闖入眼簾的是拔地而起的紅色峭壁,他不由得棄舟登山,放眼秣陵全景:長江天塹,橫亙西北;東南丘陵起伏;西南秦淮蜿蜒;更有腳下石頭山與鍾山遙遙相望,像兩座天然碉堡,不禁脫口而出:“鍾山龍盤,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於是力勸孫權遷都秣陵,建造了聞名世界的石頭城。這就是當年東吳石頭城西部城基的遺址,當年也叫它“鬼臉城”。鬼臉城周長“七裏一百步”,東吳都督周瑜英姿勃發,曾在城下指揮操練水軍,“蔽日旌旗,連雲檣櫓”,周公瑾成為石頭城下的一代豪傑,
中華門是個城堡,麵積比兩個足球場還大,由四道拱門貫通,內築27個藏兵洞,可隱藏3000精兵,不管敵兵進到哪道城門,隻要落下拱門上的千斤閘,就可來他個甕中捉鱉,殺他個人仰馬翻,這就是堪稱我國古城門之冠的中華門。明太祖朱元璋奪得了一統國家,謀士朱升建議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於是動用了20萬民工,曆時21年,這一古代奇跡誕生了。
古都附近,總會分布著帝王的陵墓,正如西安有始皇陵、昭陵、乾陵,北京有十三陵一樣,南京也有明孝陵。不僅如此,南京還有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中山陵。
選在這裏建中山陵,恐怕還要歸功於孫中山了。他在任大總統離職後到這裏打獵,站在紫金山上說:我死後能葬在這裏就好了。按照他的心願,在他逝世一周年(1926年3月26日)的時候,中山陵在這裏破土動工了。耗資150萬銀元,用了3年多時間。登上長700米的石階,走進祭堂,正中是鮮花、鬆柏環繞的孫中山全身坐像,兩邊牆上嵌著孫中山親筆寫的《建國大綱》。進入墓室,中間是大理石砌成的圓形墓室,墓室中央長方形石棺上是孫中山先生的大理石臥像。通身潔白晶瑩,正如先生的為人,包容著一顆寬厚博愛的心。
南京莫愁湖有座有名的勝棋樓。為什麼叫勝棋樓呢?這裏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太祖朱元璋與中山王徐達常在一起下棋,徐達棋藝高朱元璋一籌,卻總有意輸給他。一次朱元璋為鼓勵徐達拿出真本領,便許諾如果徐達贏了,就把莫愁湖一帶送給他。這盤棋從上午殺到下午,最後徐達思索良久才走出一子,不料卻被朱元璋連吃二子,朱元璋好不得意。這時徐達起身請朱元璋換個角度縱觀全局,朱元璋大吃一驚,隻見徐達的黑子在朱元璋的白子中擺出“萬歲”字樣。朱元璋深深佩服徐達的棋藝,不等結局,就把莫愁湖送給了他。從此,這座樓改名“勝棋樓”,莫愁湖也因勝棋樓而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