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5章 清東陵寶藏之謎(1 / 2)

清東陵位於遵化市西北昌瑞山南麓,占地70平方公裏,距北京120公裏,是清朝三大皇家陵園中規模最大、葬人最多、最具特色的一座。據傳明崇禎皇帝朱由檢認為昌平陵已無佳穴,遂想另覓墳地,於是選擇了昌瑞山南麓。但當時天下大亂,未能動工。清順治帝福臨死後,就利用這個地方建陵,稱為孝陵。另有資料認為,東陵是順治帝到這裏打獵時選定的。

從公元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始建孝陵,到1908年菩陀峪建東陵(慈禧陵)全工告竣,先後建起了皇帝陵5座,皇後陵4座,妃園寢5座,公主園寢1座。在這15座陵寢中埋葬著5位皇帝(第一帝順治,第二帝康熙,第四帝乾隆,第七帝鹹豐,第八帝同治),15位皇後,136位嬪妃,3位皇子,2位公主,共161人。這些陵寢全都極盡豪華之能事,其中的慈禧陵更是顯示了這個統治清王朝48年的女獨裁者的窮奢極侈。據大太監李蓮英等著的《愛月軒筆記》記載:慈禧入棺前,棺底先鋪上3層金絲串珠繡花錦褥和1層珍珠,共厚1尺多。棺頭置放一個滿翠碧透的翠玉荷葉,此玉葉麵上筋絡為天然生成。棺尾安放著1朵粉紅色碧金大蓮花。頭戴珍珠串成的鳳冠,是稀世無價之寶。身著通貫金線串珠彩繡袍褂。蓋的衾被上有珍珠製成的1朵碩大牡丹花。手鐲是用鑽石鑲成的1大朵菊花和6朵小梅花連貫而成。屍身旁放置有翡翠、白玉、紅寶石、金雕佛像各27尊。腳下左右兩邊各放翡翠白菜2棵、翡翠絲瓜2個、翡翠西瓜1個,還有寶石製成的杏、棗、桃、李200多枚。她屍身右側放置一株玉雕紅珊瑚樹,上繞青根綠葉紅果玉蟠桃1枚,樹頂處停落一隻翠鳥。屍身左側放置1枝玉石蓮花和3節白玉石藕,藕上有天然生成之灰色“泥汙”,藕節出綠荷葉,上開粉紅色蓮花。這些奇珍異寶乃天然雕琢。棺內還有玉石駿馬8尊、玉石18羅漢等700多種珍寶。為填補空隙,棺內還倒入4升珍珠和紅、藍寶石2200多塊。慈禧口中含有一顆巨大夜明珠,當分開為兩塊時,透明無光;合攏時則是一個圓珠,射出一道綠色寒光,夜晚百步之內可見頭發。可見慈禧太後不僅生前窮奢極欲,死後也要躺在成堆的金銀珠寶之中。麵對如此規模的陪葬寶物,那些渴望一夜暴富、心懷鬼胎的盜寶者當然也不會讓她輕易地安眠。

慈禧死後不到20年,也就是1928年7月2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秘密挖掘了清東陵慈禧墓和乾隆墓。據孫殿英回憶:慈禧的棺蓋一掀開,滿棺珍寶就使人眼花繚亂,就連手電筒的光亮也黯然失色!盜墓賊將慈禧屍身挖出扔在地宮的西北角。後來去收拾的人發現慈禧全身被剝光,伏於破棺槨之上,臉朝下,長發散而不亂,手反轉搭於背上,反轉屍首遍體長白毛。被盜隨葬財寶除極小部分被孫殿英用於賄賂當時政界要人外,絕大部分下落至今不明。民間有一種傳說,孫殿英將盜掘得來的部分東陵寶藏賄賂給了上司徐源泉,徐源泉便將寶藏埋在了自家公館的地下密室中。“文革”期間,有人在武漢新洲徐公館附近挖出了不少槍支軍備,結果有關徐公館藏有巨寶的說法不脛而走。

2001年2月中旬,西北某大學曆史係兩名教授來到新洲區,他們未與新洲區文物部門聯係便直奔徐公館,並走訪了當地的多位老人,收集資料,求證1928年孫殿英送給徐源泉的部分東陵財寶的下落。這兩名教授臨走時透露,徐源泉可能將財寶埋在徐公館的地底下。

沉寂了70多年的東陵寶藏曆史懸案再度沸沸揚揚,東陵寶藏果真埋在武漢嗎?臭名昭著的東陵盜寶,曾作為一段史實被搬上熒幕,73年後這段曆史又被炒熱。東陵寶藏真的藏在武漢市新洲徐公館嗎?

徐源泉公館坐落於武漢新洲區倉埠鎮南下街。據史料記載,1931年,時任國民黨中央執委第6集團軍陸軍上將的徐源泉,耗資10萬大洋在倉埠鎮建成占地麵積4230平方米的徐公館,融中西建築藝術風格為一體,極其富麗堂皇。據當地老百姓講,徐公館是徐源泉為母親和妻室建造的,他並沒有入住,公館建成後徐派出了兩個連的兵力保護。

公館外觀雄渾壯麗,內裏裝飾美輪美奐。公館的地下室有一個秘道,傳說寶藏就埋在這條秘道裏。“文革”期間,曾有人在徐家公館附近挖花壇,結果挖出了一條深可過人、內有積水的地道。由於當時挖開的地道中不斷冒出騰騰的水汽,眾人懷疑地道下可能有機關和毒氣,就沒敢下去。

1984年全國文物普查和1989年文物補查時,包括武大曆史係教授在內的專家組多次對徐公館和徐源泉的親屬、街坊進行了仔細的尋訪,結果並未發現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為搞清徐公館的埋寶之謎,1994年,時任新洲文物管理所副所長的胡金豪,專程探訪了徐公館東廂房下的密室。他仔細地清掃了這間僅幾個平方米大、空無一物的密室,並細細敲打每一麵牆磚,查看裏麵是否藏有機關。胡金豪發現,密室牆上沒有糊上泥巴,有一麵牆的磚還參差不齊,似乎牆是臨時砌上去的。由於種種原因,他沒有作進一步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