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這種動物,外貌醜陋,生性貪婪、凶殘。漢語成語有狼心狗肺、狼狽為奸,都是貶語。奇怪的是,在某些古代民族的傳說中,狼卻被描述成熱心撫育人類幼兒的善良動物,甚至被視作他們的祖先而加以頂禮膜拜。突厥人以狼為圖騰就是一例。
突厥人最初大約居住在今葉尼塞河的上遊,公元5世紀被亞洲北部大國柔然所迫遷至阿爾泰山的南麵。公元6世紀獲獨立,並滅柔然,隨後征服中亞,其領土東起蒙古高原,西抵波斯帝國邊境。但不久分裂為東、西兩部,東突厥於公元630年被中國唐朝所滅,西突厥人則向西遷徙。公元11和13世紀,西突厥人中的塞爾柱和奧斯曼兩支部落先後遷徙到西亞,分別建立龐大的塞爾柱帝國和奧斯曼突厥帝國。現今土耳其國家的名稱即源於突厥之名,土耳其民族則是突厥人和西亞原有居民長期融合的產物。
突厥人當其崛起之時,軍旗上曾經繪有金色狼頭,號稱狼旗。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樣,旗幟上的動物圖像往往是該民族古老的圖騰的標識。古羅馬人的軍旗常常繪有鷹,稱鷹旗,有些則繪上狼、馬、野豬和牛頭人身怪獸,這些動物和無生物都曾是古羅馬人的圖騰。
圖騰一詞,原是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親族”。人們認為自己的氏族同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之間有血緣聯係,這一動物、植物或無生物就是氏族的圖騰。他們崇拜本民族的圖騰,通常禁止打殺和吃食,並以它作為本氏族的名稱和標誌。這便是人類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圖騰崇拜。圖騰的形象往往被雕刻或描繪在住所、武器、用具,甚至氏族成員身上。如突厥可汗不僅於“旗纛之上,施金狼頭”,而且“侍衛之士,謂之附離”。附離,漢語的意思就是狼。
突厥人為何以狼作為自己的圖騰呢?《周書·突厥傳》記載了有關突厥人的兩個傳說。據其中的一個傳說,突厥人的祖先原是在匈奴之北的索國,部落首領名阿謗步,有兄弟17人,其中一個兄弟叫伊質泥師都,是母狼生的。阿謗步等人生性愚癡,所以敗落下去。而泥師都由於感受到特別的靈氣,能夠呼風喚雨。他娶了兩個妻子,分別是夏神和冬神的女兒。有個妻子一胎生了四男,大兒子納都六設住在踐斯處折施山(在今葉尼塞河上遊),由於關心同部落人的疾苦,多方予以周濟,被大家奉為君主,國號突厥。但據另一傳說,突厥人本是匈奴人的別種,姓阿史那氏。原來,有一匈奴部落為鄰國所破,成員盡被殺戮,僅剩下一個年方10歲的男孩,兵人見其小,不忍殺之,但卻砍掉他的雙足,棄於草澤之中。有條牝狼用肉飼養這個男孩。男孩長大後,與狼合,牝狼遂懷了孕。鄰國的國王聽說此兒尚在,再次差人去殺掉他。來人見狼正在旁邊,便想將狼一並殺死。但狼卻逃走了,來到高昌國的北山。山有洞穴,穴內有平壤茂草,周圍數百裏,四麵都是山,狼藏匿其中,生下10個男孩子。他們長大後,在外麵娶妻成家,後代各有一姓,阿史那即其一。
以上兩個傳說,內容雖不一致,但有一個共同點,即認為狼是突厥人的祖先。《周書·突厥傳》對此作了肯定,並進一步解釋道:突厥人“蓋本狼生,誌不忘舊”。《隋書·突厥傳》也說:“故牙門建狼頭纛,示不忘本也。”中國的封建史家不能撥開神話傳說中的迷霧,也認為突厥人的祖先是狼,為了不忘本,他們就在旗纛之上繪上狼頭,即以狼為圖騰。這種解釋在科學發達的今天,自然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關於圖騰崇拜,現代科學作出的解釋是:它最初出現在母係氏族社會,當時的人類不了解生孩子和兩性結合的關係,同時在母係氏族製之下,自然地想像自己的女祖先感某種動物圖騰之靈而生育,因而許多民族都有人與動物相交繁衍出該族子孫的傳說。所以,突厥人的傳說把狼看作是自己的祖先也就不奇怪了。然而,人們不禁要進一步問道,被作為圖騰的動物種類繁多,為什麼突厥人卻選中了狼呢?
大凡被當做圖騰的動物,都與當時原始人類的現實經濟生活,尤其是漁獵活動有關。其中,最大量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如鹿、牛、羊、魚及某些鳥類等,人們舉行一定的圖騰儀式,祈求他們的大量繁殖。另有一些是對人類生產、生活有益的動物,如犬、鷺、蜂。還有的是由於其自身的某些長處而被人們崇拜,如烏龜長壽,蛇能蛻皮重褒青春。但也有的是對原始人類的生存帶來重大威脅的動物,如獅、狼、熊、鱷魚,特別是狼,同樣被奉為圖騰。美洲印第安易洛魁人的6個部落中,每個部落都有一個以狼為名稱即為圖騰的氏族。印第安人其它一些部落,如崴安多特部落、衣阿華部落、奧托與密蘇裏部落、文尼伯歌部落等,也都有狼氏族。這種以狼為圖騰而加以頂禮膜拜的現象,是不是反映了原始牧人們對於狼的畏懼心理,或是希望狼發善心並祈求狼的庇護,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人們恐怕還難以作出確切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