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11個月大,就被診斷為先天性重度耳聾,悲痛欲絕的母親決心把她拉回有聲世界。經過十幾年的執著努力,女兒的聽力不僅恢複到正常人水平,還成為外國語學校裏多才多藝的雙語人才。究竟是什麼力量和法寶,讓一個天生聾女創造了如此奇跡呢?
天降不幸,漂亮媽媽生下先天性聾女
1988年9月,在南京市百貨公司做化妝品代理的陳卉,與帥康集團南京分公司職員張開慶喜結良緣。陳卉年輕漂亮,張開慶帥氣能幹,夫妻倆恩恩愛愛。1992年5月28日,一個幼小的生命降臨在這個幸福的家庭。看著懷中恬靜而可愛的女兒,陳卉嚐到了初為人母的那種喜悅感。隨後,夫妻倆就給女兒起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張冰玉。
轉眼間,小冰玉4個月大了。夫妻倆隱隱地感覺到她的聽覺並不是那麼靈敏,當時他們誰也沒有多想。小冰玉剛滿11個月沒幾天,夫妻倆就帶她去附近的一個廣場上玩。他們驀然發現,其他孩子看到飄舞的彩球都能高興得手舞足蹈,小冰玉卻安靜地依在媽媽的懷裏,一動不動。女兒的反常表現,讓夫妻倆心裏咯噔一下。
又一天,張開慶拉著小冰玉在樓下散步,他發現別的孩子在一旁嬉笑打鬧,小冰玉卻很木然。愛女心切的陳卉夫婦慌了神:難道女兒病了?第二天,他們就帶著小冰玉來到了兒童醫院。醫生懷疑小冰玉的聽力有問題,當即就做了一個測試:讓她背對著醫生站在兩米遠的牆壁前。這時,醫生猛地拍響桌子,可小冰玉沒有任何反應。就在那一瞬間,陳卉感覺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淚水奪眶而出。
經過一番檢查,醫生表情沉重地告訴夫妻倆:“小冰玉患了先天性極重度耳聾!”醫生的話猶如一聲晴天霹靂,把夫妻倆擊懵了。緩過來神之後,陳卉緊緊地摟著小冰玉,淚水就像斷了線的珠子一般不停地滾落下來。女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都聽不見了,她今後該怎麼生活啊?陳卉越這樣想,整顆心就越往下沉。
陳卉從醫生那裏了解到,正常兒童的聽力在0~25分貝之間,可對於小冰玉來說,即使是飛機起飛這樣震耳的轟鳴聲,在她聽來也如蚊蟲般輕微。也就是說,她的聽力隻有90~110分貝!
殘酷的現實讓陳卉無法承受,她的精神崩潰了,整整3個月,她足不出戶,整日整夜地抱著小冰玉痛哭。看到活潑可愛的女兒,想到女兒今後的前途和命運,淚水就會在瞬間模糊她的雙眼。然而,她轉念一想:哭就能解決問題嗎?難道我的女兒這輩子就要永遠做一個聾啞人嗎?不,不能讓她這樣!於是,她不隻一次地捧著女兒的臉,深情地對她說:“寶貝,無論如何,媽媽都會讓你開口說話,都會讓你和正常人一樣聽到外麵的聲音。”
從此,夫妻倆就背著小冰玉踏上了漫漫的求醫之路。他們去過南京及周邊地區的各大醫院,訪遍了民間老中醫,試過傳統的針灸療法,甚至連民間一些聞所未聞的“偏方”他們也試過,但都沒有任何效果,這讓夫妻倆陷入了極度的絕望和無助之中。
漢字訓聲,聾女開口說話後再度耳聾
就在陳卉夫婦感到極度絕望和無助的時候,一位在聾啞康複中心工作的朋友提醒他們:1歲左右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要利用孩子殘存的一點點聽力,立即進行康複治療。聽了這位朋友的話後,陳卉立即給小冰玉配戴上了助聽器。然而,小冰玉耳聾的程度很深,哪怕是一個簡單的詞語,哪怕母親對她說上千百次,她也聽不見。
陳卉不忍心放棄,便到處收集有關聾兒康複的資料和教材,學習聾兒康複的基礎知識。漸漸地,她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辦法:憑借漢字音、形、義的特點,讓女兒學會看實物、看漢字、看口型來發音。
一天,張開慶若有所思地對陳卉說:“我和你不是女兒最熟悉、最愛的人嗎?那就從‘爸爸、媽媽’這兩個詞教起吧。”陳卉覺得丈夫的話有道理,便在紙上端端正正地寫下了“爸爸”一詞。她一手拿著紙片,一手指著丈夫,又指著“爸爸”一詞,然後對著女兒刻意地擺好口型,發出“baba”這個詞音的全過程。然而小冰玉看看字,又看看她的口型,卻沒有發出音來。陳卉急得流出了眼淚,但她擦幹淚之後,又在另一張紙上寫下了“媽媽”一詞,同樣按照上述方法教女兒發音,女兒還是發不出這個詞音來。陳卉心裏難過極了,但讓女兒開口說話這一強烈的信念,使她始終沒有放棄對女兒的訓練。
就這樣,兩年過去了,小冰玉一直沒有發出任何聲音。陳卉的淚水都哭幹了,但她始終相信天道酬勤。小冰玉3歲的一天,陳卉照常讓她感受聲帶的振動,繼而練習發音。突然,陳卉聽到一個模糊而短促的聲音——“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