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曾經是一個懶惰、冷漠、浮躁的女孩。可在2008年8月,她輕鬆走進了哈佛大學,成為哈佛大學博士生。人們感到困惑和不解:這樣一個問題女孩,是怎樣輕鬆成為哈佛博士生的?她的父母有什麼獨特的家教方法呢?
逼女兒做自己的事,懶惰的她變得刻苦獨立
小李的父母均在武漢任教,母親生下她時已32歲。前兩次生產時,母親都不幸難產,當時生下小李,她也是冒著生命危險。女兒來之不易,父母因而特別疼愛她,簡直是含在嘴裏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了。
正因為如此,小李特別依賴父母。她4歲上幼兒園時,連穿衣、刷牙、洗臉和整理書包等這些簡單的事情,都要靠母親幫她做,做作業更是這樣。母親知道這樣寵著女兒,會養成她依賴和懶惰的習慣,但她認為女兒還小,稍大點再培養她的自理能力也不遲。
一天,母親外出辦事後回家很晚,忘了檢查女兒的作業,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想起這件事。誰知,沒有她的輔導和幫助,女兒竟然隻字未寫!母親慌神了:難道沒有我,女兒什麼也不能幹嗎?作業不能做,那麼穿衣、刷牙、洗臉和整理書包呢?長此以往,她還能幹什麼?母親越想越害怕,於是便自責起來:以前太溺愛女兒了,否則她的依賴性也不會這麼強啊。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她長大後肯定是個懶惰的人。想到此,母親斷然決定:從現在起,嚴格培養女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否則後患無窮。
那天晚上,母親找小李談話:“從現在起,你自己的事情必須由你自己做!做不了的,也要想辦法去做,爸爸媽媽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替你做任何事情了!”小李聽後,委屈得哇哇直哭。母親沒有理會她,而是把她推到屋子裏讓她獨自做作業。小李無法適應獨自完成作業這件事,碰到第一道題,她就拿著作業本來求母親,母親冷冷地重複著剛才的話:“我剛才說過,你自己的事情必須由你自己做。做不了的,也要想辦法去做!老師給你布置的作業,肯定是你學過的,學過的又怎能不會呢?”
小李的求助沒有任何希望,她含淚而返。母親於心不忍,便鼓勵她說:“這些作業你肯定會做,媽媽相信你!而且,你今晚必須完成!”
母親的話沒有半點商量餘地,小李隻好一邊抹淚一邊做作業。盡管如此,母親並沒有理會她。直到淩晨時分,屋子裏才沒了動靜,母親便進屋檢查作業。結果令她好一陣子驚喜:女兒雖做錯了幾道題,但卻獨立完成了作業。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母親對小李有了信心。
第二天早晨,小李醒來後習慣性地央求母親幫她穿衣、刷牙和洗臉。母親還是沒有理會她,而是冷冷地看著她。小李猛然想到了昨晚發生的一切,隻好悻悻地自己動手。半個小時後,她終於忙完了。盡管很不達標,但母親打心眼裏高興,因為女兒終於可以自己動手做事了。於是,她情不自禁地誇獎女兒:“女兒真能幹!不僅能獨立做作業,還能照顧自己,媽媽真為你感到高興!”
從此,母親就逼小李養成這一鐵打的習慣:自己的事情,必須由自己做;做不了的,也要想盡辦法去做!做完之後,就及時表揚她。
在母親的培養和激勵下,漸漸長大的小李,不僅能做好自己的事,還能主動幫父母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母親很欣慰,但她覺得女兒還應加強鍛煉,於是在女兒6歲那年,她特意買了一個小凳子,目的是讓女兒站在凳上刷鍋洗碗。親戚朋友們都看不慣,但母親硬是要求小李這樣做。
那年春節,母親家來了很多親戚。吃完飯後,大家聚在一起打牌聊天,而小李踩上小凳子,默默地洗一大堆碗筷。由於沒有熱水,那冰冷刺骨的自來水,把她的小手凍得紅透發僵,疼得她直掉眼淚。親戚們紛紛指責母親說:“你也太狠心了吧,天這麼冷,怎能讓孩子去洗碗呢?”說著,有幾位親戚就進了廚房。
母親何嚐不心疼女兒?但為了培養女兒吃苦耐勞的精神,她攔住了親友:“我女兒可能吃苦了,這點活對她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得到母親的表揚後,小李幹勁十足。盡管自來水依舊是那麼的冰冷刺骨,但她很快就將一大堆碗筷洗完了。
此後,小李越來越獨立,越來越能吃苦。無論是上街購物,還是外出旅遊,她都會從父母手中搶過最重的東西。每逢此時,母親都很開心,她希望進入小學的女兒,在學習方麵也更加獨立,更能吃苦。為此,她特地為女兒買了一隻手表。開學那天,她把手表交給女兒後說:“你越來越大了,每天起床、上學、回家、做作業和做家務的具體時間,都要由你自己掌握和控製。”從此,小李都會在規定的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母親從不過問。
但有一天早晨,小李整整晚起床了20分鍾。起床之後,她衝母親大嚷:“為什麼不叫醒我?”母親正想回答,她就飛快地跑出了家門。到了學校,她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和處罰,心情鬱悶極了。回家後,她再次衝母親發火,母親卻平靜地對她說:“本來我想叫醒你,但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當時要是叫醒你了,你就會依賴我叫你起床,而不再擔心遲到的事情了,這樣你就會經常遲到。我沒有叫醒你的好處就是:受到了處罰,長了記性!”盡管小李很不理解母親的想法和做法,但她從此再也沒有遲到過。
上了小學後,作業自然要比幼兒園時期繁多且複雜,有些難題小李確實無法解決,便向母親求助,而母親依舊像以前那樣對她說:“這些問題課本上都有,你是學過的,不應該不會!如果不會,就證明你沒有學好,那就重新學,直到會為止!”麵對母親的死命令,小李隻好服從。可她哪裏知道,這是母親刻意培養她在遇到難題時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刻苦鑽研精神。
母親的這番心思沒有白費,小李在這些方麵果然得到了鍛煉。從此,一般的難題她都能攻克。成績在不斷提高,小李擔心母親會向她提出更高的要求,可母親這樣對她說:“每門功課考100分,這是應該的;如果考不及格,也是正常的。但我相信你能考個好成績,因為我的女兒最能吃苦!”這既是母親的鼓勵,又是她的逼迫。盡管如此,小李沒把提高學習成績視作壓力,因此,原來學習成績平平的她,很快就名列前茅!
逼女兒獻愛心,冷漠女孩成為道德模範
小李上小年二年級那年,母親將患有哮喘病的婆婆從襄樊老家接到武漢治療。老人咳嗽得非常厲害,還經常咳痰。一些鄰居誤認為哮喘病會傳染,便紛紛躲著她。母親見狀,心裏特別難過。更讓她感到難過的是,女兒也刻意躲著奶奶,甚至不願走進奶奶的屋子。奶奶很想親近她,但發現她一直躲著自己,心裏很難過。
一天,母親吩咐小李給奶奶送飯,小李不高興地說:“我不去,還是你去吧。”母親繃著臉問:“為什麼?”小李竟然沒好氣地說:“奶奶有傳染病,髒!”這句話猶如一把尖刀紮在母親的心裏,她不停地問自己:這就是我的女兒嗎?她怎能如此冷漠呢?她連自己的親奶奶都嫌棄,長大了後,哪還會有愛心?就是學習再好,又有什麼用呢?想到這裏,她真想狠狠地斥責女兒一通,但她又覺得這樣會讓女兒產生逆反心理,更加嫌棄婆婆,於是耐心地告訴女兒:“你奶奶的病,隻是一種常見病,並不是傳染病。爸爸媽媽把她接來,就是為了好好照顧她,你怎能這樣嫌棄她呢?你這樣做,奶奶該有多傷心呀。奶奶是我們的親人,她就是得了傳染病,我們也要好好照顧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