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母親出狠招,問題女孩成哈佛博士生(2 / 3)

小李聽後低頭不語,母親命令她說:“從今往後,你必須要好好照顧奶奶,不許冷落她!”母親以為小李會聽從自己的命令,改變對奶奶的態度,誰知她依然不肯接近奶奶。

小李的表現讓母親失望極了。思考良久,她覺得自己應該以實際行動做女兒的表率,於是更加細心地照顧婆婆。她不僅給婆婆端飯、遞藥、捶背,還親手給婆婆擦嘴,拉著婆婆的手聊天。她這麼做,就是想讓女兒明白:奶奶不是傳染病患者,既然媽媽可以如此接近奶奶,那麼女兒也可以如此接近奶奶。更重要的是,她想讓女兒明白:每個病人都需要親人照顧,老人則更是如此。對他們不僅要有孝心,還更要有愛心和耐心。

母親的行為潛移默化影響著小李。漸漸地,她明白了:奶奶不是傳染病患者,患了哮喘病,奶奶很痛苦。作為孫女,自己應該像媽媽那樣照顧她。於是,她主動對母親說:“媽媽,我錯了,我不該嫌棄奶奶。從今往後,我會好好照顧她。”母親聽後高興極了,她不失時機地對女兒說:“好,今後照顧奶奶的任務就交給你吧。該怎麼做,你自己看著辦!”

從此,小李不僅給奶奶端飯、遞藥、擦手,還拉著奶奶到處散步,並向誤會奶奶的鄰居們解釋:奶奶的病根本不是傳染病。

看到這一幕,母親笑了,她覺得女兒心裏已種下了愛心的種子。於是,她發自內心地表揚女兒:“你真懂事,奶奶沒有白疼你!”女兒笑著說:“媽媽,我會做得更好!”

小李說到做到。母親41歲生日那天傍晚,她借口出門找小夥伴玩耍,久久沒有回家,全家都在焦急地等著她。誰知,年僅9歲的她,竟然步行一裏多地為母親買了一個生日蛋糕。回到家,她甜甜地對母親說:“媽媽,祝您生日快樂!”母親當即感動得熱淚盈眶,同時禁不住問:“你哪裏有錢給媽媽蛋糕啊?”小李充滿成就感地說:“這是我半年來攢下的零花錢,都是媽媽給我的,現在我要回報媽媽!”母親再次淚流滿麵,她一把將女兒攬在懷裏,深深地親吻了一下,然後發自肺腑地對她說:“你真是媽媽的好女兒,是一個很有孝心和愛心的女兒,媽媽真為你感到驕傲!”

這件事一直感動著母親,可她覺得女兒的愛心不僅要奉獻給家人,還應該奉獻給朋友和同學。於是,她不停地教育女兒要多向別人獻愛心,具體怎麼做,則建議女兒自己決定。在母親的敦敦教導和指引下,小李懂得了分享與奉獻:她不僅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給鄰居家的小夥伴,還把自己看過的故事書和穿過的衣服送給親戚家的孩子。

在學校,小李也樂於助人。上初一時,班裏有位同學在打籃球時不慎摔倒,腿傷得很重。別的同學隻顧繼續玩球,小李卻把那位同學扶到附近的衛生室,並替她付了藥費。那位同學感激不盡,但是小李卻說:“我們是同學,幫助你是應該的啊!”

那位同學是住校生,因而經常吃不上好飯。於是,在她養傷的那幾天,小李就把她帶到家裏,讓母親做些好吃的,給她補充營養。母親覺得女兒做得好,便樂嗬嗬地為那位同學做了很多可口的飯菜。

班主任得知這件事後,特地表揚了小李。那學期,她被評為班裏的“三好學生”。小李捧回了這張獎狀,母親很是開心,她鼓勵女兒再接再厲。

小李沒讓母親失望。上初二時,她家不遠處的馬路上發生了一起車禍:一位轎車司機將一位男孩撞倒後揚長而去,好心人將他送到醫院,可他身無分文,原來他在武漢無依無靠。當時,武漢一家報紙報道了這個消息。看了報道後,母親把報紙遞給了女兒,她想看看女兒的反應和表現。小李看後,流著淚對她說:“媽媽,這個男孩的遭遇太慘了,我決定去醫院看他,我想給他捐50元錢!”母親深深地點了點頭。

小李說完,就揣上錢趕往醫院。到了醫院,看了那位男孩的傷勢後,小李覺得自己捐出的這點錢簡直就是杯水車薪,她十分想幫助這位男孩子,可她一個人的力量又十分有限,這該怎麼辦?母親知道後,很想幫她出主意,但在關鍵時刻又把難題推給了她,讓她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且必須要解決!

小李覺得很為難,她左思右想,最後想到了班集體。於是,她立即給老師和全班同學打電話,號召大家為那位男孩捐款。在她的號召下,老師和全班同學很快就捐了5000多元錢。那位男孩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救治,傷勢逐漸好轉,他非常感激小李及其老師和同學。

這件事在當地被廣為傳頌,人們紛紛稱讚小李是一個樂於奉獻、道德高尚的學生。學校也多次開會表彰她,號召全校學生向她學習,並稱她是全校學生的“道德模範”。小李格外自豪,母親也以她為傲。她非常感激地對母親說:“媽媽,如果您不教導我怎樣做人、逼迫我去奉獻愛心的話,我就不會成為道德模範。媽媽,謝謝您,今後我會做得更好!”

逼女兒直麵挫折,浮躁女孩成為哈佛博士生

小李上了初三後,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全班第一,還擔任班長和團委書記。各科代課老師都很看好她,同學們也很敬佩她。母親卻為她感到擔心:麵對榮譽和光環,女兒能經得住考驗嗎?就在她準備給女兒打預防針的時候,她的擔心真的變成了現實。

原來,擁有眾多榮譽和光環的小李,真的飄飄然起來:她認為自己的學習成績是全班最好的,所以就不再認真聽老師講課了。在上課時,她還做小動作,甚至扮鬼臉搞惡作劇。在數學課上,她更是如此。因為她有些偏科,且不喜歡聽數學老師講課。

在一次數學課上,坐在前排的小李,趁老師在黑板上寫題之機,突然站起身來,衝後排的同學們扮了一個鬼臉,全班同學哄堂大笑。數學老師非常生氣,他厲聲質問了大家半天,卻沒有一個人站起來指出搞惡作劇的“元凶”。最後,老師希望一班之長的小李能說實話。誰知,小李氣衝衝地回答他:“問我幹什麼?我哪知道是誰搞的惡作劇?”老師碰了一鼻子灰,他沒再問下去了,而是留心觀察起來。

沒幾天,小李在數學課上又以同樣的方式搞惡作劇。這次,她被早有察覺的數學老師逮個正著!一班之長竟然帶頭在課堂上搗亂,這還了得!老師當即大發雷霆,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麵,把小李狠狠地指責了一通。小李覺得自己顏麵掃地,她趴在課桌上不停地哭泣。回到家後,她的情緒更是低落,但母親忙於工作和家務,沒注意到她的情緒變化。

受到數學老師的指責,小李更加偏科,並對數學老師產生了很強的抵觸情緒。因此,她的數學成績大幅下滑。不久,在一次綜合測試中,小李的綜合成績竟突然從全班第一名跌至第十名!更可怕的是,她的數學成績勉強及格!麵對這樣的成績,小李傻眼了,老師們慌了,母親更是坐不住。因為小李的理想是中考考上華師一附中。然而,此時距離中考隻有一個學期,以她現在這樣的成績,又怎能考上華師一附中呢?情急之下,母親追問女兒成績下降的原因。小李無法再隱瞞了,吞吞吐吐地向母親道出了兩個實情:一是與數學老師發生了矛盾,影響了學習;二是在答題時,馬虎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