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難為偏為之,父親逼女兒“跳坑”
2002年4月的一天,小婧所在的鄭州中學初一班級組織足球比賽。在賽場上,小婧由於奔跑太猛,不慎摔倒在地,從而造成左腿骨折。於是,她迅速被老師和同學們送到醫院。醫生說她傷得很厲害,至少需要治療半年才能返校上課。小婧住院時需要交一萬多元錢,家裏一時拿不出那麼多錢來,於是學校老師和一些學生的家長就自發性地為她捐款,從而幫她渡過了這個難關。
望著躺在病床上一動不能動的女兒,小婧的母親難過地哭道:“多麼活潑可愛的孩子啊,難道她以後就要成為廢人?”站在一旁的老師也極為傷心,他們一邊安慰小婧的母親,一邊對小婧說:“安心養傷吧,學習的事不要擔心,等你傷好之後老師再給你補課。”這時,父親卻嚴厲地對女兒說:“你要站起來,不能老躺在這裏!就是躺在這裏,也不能落下功課,期末考試一定要參加!你看,現在有多少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是一直躺在這裏,就辜負了大家!”
父親的話時刻在提醒小婧,於是她一邊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一邊捧著書本複習功課。父親去醫院看望她時,總提醒她說:“你要盡早站起來!眼前的困難,就像你人生路上的一個大坑,你一定要跳過去!”小婧聽後,就試著從病床上站起來。但每動一次,她的傷口就撕心裂肺般疼痛。有一天,她趁醫生不在,從床上爬起來,但尚未站穩,就一個跟頭栽倒在地上,摔得她鼻青臉腫。她臥在地上真想大哭一場,但一想到父親的那句話,她還是咬著牙從地上爬了起來……
就這樣,除了躺在病床上補習功課外,從病床上下地走路就成了小婧每天的必修課。一個月過後,小婧毅然不顧醫生的勸阻,拖著那條傷腿,一瘸一拐地返校上課。這時,距離期末考試還有兩個多月,小婧全身心地投入到複習中去。結果,她在期末考試中獲得了全年級第一名。
2002年12月,父親偶然看到了《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劉亦婷的事跡給了他深深的啟發:女兒英語成績很優秀,口語也很熟練,為什麼不能去美國讀大學?回家後,他故作深沉地對女兒說:“想不想去美國讀大學?”小婧一愣:“您不是希望我考上北大或者清華嗎?”父親說:“你英語很不錯,去美國讀大學會更好,再說美國的教學理念很先進啊。”小婧聽後,高興地點了點頭。父親告誡她說:“想考上美國的學校並非想象得那麼簡單,以你現在的成績肯定不行,你要加倍努力才行!”
這時,小婧又碰到了一件難事:母親剛剛下崗,日子過得極為緊張,去美國讀書需要高昂的學費,家裏肯定承擔不起。於是,父親花了3個月時間,從全美3000多所高校中選出了100所學校。他拿著這些學校的資料對女兒說:“具體報考哪個學校,你自己從中選擇吧。但我要求你既要考一個好學校,還要拿到最高獎學金。因為我們家的條件就是這樣,困難自己克服吧。”
小婧也覺得自己去美國讀書的唯一希望,就是獲得學校給予的高額獎學金。能獲得高額獎學金的學校不一定有名氣,可父親又要求她考一個好學校,這讓她陷入了兩難境地。這件事情對於小婧來說,是一次艱難的考驗和抉擇。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小婧夜以繼日地上網對那些學校進行查詢和篩選。半個月後,她終於從中選擇了較為理想的10多所學校,並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與之進行了聯係。當她把擇校結果告訴父親時,父親摸著她的頭欣慰地說:“孩子,你長大了。”
2004年9月,小婧升入鄭州一所重點高中。從這時起,她就在做兩手準備:一方麵應對高考,另一方麵去北京考托福。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她比其他同學多付出了數倍的努力。
2005年3月,小婧第一次去北京參加托福考試。臨走前,她顯得很迷茫,因為她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父親看出了她的心思,便鼓勵她說:“還記得你上小學報名那次嗎?那次我覺得你很勇敢。現在你長大了,一個人去北京一定能行!”於是,16歲的小婧獨自踏上了北上的列車。但這次因為小婧準備得不充分,考得並不理想,回到家後她顯得特別失落。父親安慰她說:“不要灰心,你還有機會。我知道你已經努力了,爭取下次成功吧。”小婧滿以為父親會大罵她一通,沒想到他卻解開了自己的思想包袱。
2006年3月,小婧又隻身一人去北京參加托福考試的相關培訓,這一去需要半個月。臨走時,父親遞給她1000元錢說:“家裏隻有這點錢,該怎麼花,你自己看著辦。”到了北京交完學費後,小婧隻剩下了300多元錢。半個月的時間,她既要租房又要吃飯,還要買回鄭州的車票,300元怎麼夠啊?因此,無論是吃和住,她都要找最便宜的那種。曆時一天一夜,她終於找到了15元/天的地下室。而這十幾天吃的問題她也想好了:花40元錢買了一箱方便麵。這樣一來,小婧僅剩下了110元錢,這剛好夠她回鄭州的車費。為了不超出預算,她規定自己每天隻能吃3袋方便麵。可1袋方便麵吃下去之後,她一會兒就餓了。
那段時間,她每天都是饑腸轆轆地聽老師講課,但她心中卻有這樣一個念頭:再難也要挺過這一關,將來一定要考上美國的大學。就這樣,她以頑強的毅力挺過了這十幾天,回到鄭州時,她已瘦成了皮包骨頭。
通過這件事,小婧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困難總會有的,關鍵是如何麵對,沒有跳不過去的坑。父親明知她將遇到一個大坑,還要逼迫她去跳,就是想讓她學會頑強和堅韌,從而跳過未來一個又一個更大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