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觀念:優秀不靠獎狀和榮譽衡量
閔婕的不少同學被父母送進輔導班後,又被要求參加諸如作文、奧數和英語競賽等活動,以期多多獲獎、獲取榮譽稱號,給自己增加“優秀”籌砝。當時,學校和相關教育機構熱衷舉辦各種學科競賽活動,老師也鼓勵學生參加這樣的競賽活動。
參加學科競賽活動,雖然可以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但閔衛國和妻子並不主張女兒這樣做。他們覺得,隻要參加學科競賽,孩子就要付出很大的時間精力進行賽前培訓,而培訓內容大大超出了課本範圍,孩子雖然開闊了視野,但增添了很大的負擔。另外,孩子參加學科競賽,無非是想爭奪“第一”,獲得獎狀和相關榮譽稱號。但在獎狀和榮譽的誘惑下,孩子難免形成攀比和虛榮心理。
這是夫妻倆很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每當女兒流露出羨慕的表情告訴他們,學校又舉辦這樣那樣的學科競賽活動,這個那個同學爭相參加,並獲得這樣那樣的獎項和榮譽稱號時,夫妻倆都沒有積極回應,而是再三強調:“學好課本知識最管用。成績是否優秀,不是靠參加學科競賽賽出來的;一個學生是否優秀,也是不靠獎狀和榮譽體現出來的。優秀的學生,不僅要具備優秀的成績,而且要具備勤奮進取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閔婕把父母的話記在了心間,她一直都沒有參加學科競賽。上小學五年級時,閔婕被推選為學校少年隊大隊委員,一些獲了很多學科競賽獎項的同學很不服氣地說:“大隊委員應該由更優秀的學生擔任,閔婕既沒參加學科競賽,也沒獲過什麼獎項,這好差事憑什麼輪到她呀?”
閔婕聽了,臉熱辣辣的。為了給自己爭口氣,同時為了向大家證明自己是個優秀學生,她破天荒地報名參加學校英語競賽。她以為自己平時英語成績不錯,肯定能賽出個好成績。但當她報名之後,才發現競賽考試內容遠遠超出了課本內容,她不得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埋頭攻讀競賽課程。
一個月下來,閔婕掌握了更多的英語知識,競賽時也獲得了二等獎。但顧此失彼,期末考試時,她的語文和數學成績都受到了影響。
閔婕為此感到很苦惱,父親笑著安慰她說:“一次沒考好不必難過,隻要把時間和精力分配得當,紮實學好每門課程,你的綜合成績不會受到影響。另外要記住:成績是否優秀,不是衡量一個學生優秀與否的唯一標準,我希望你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與人為善為友的精神情懷。”
經曆了這件事情,閔婕沒再想過參加學科競賽。上了初中後,同學們都在為將來能夠考上重點高中而繼續參加各種輔導班,或緊張備戰學科競賽,閔婕卻置之不理。在她看來,初中課業已經緊得讓人喘不過氣來,學好課本知識內容已實屬不易,何必再給自己增添負擔呢?
因此,閔婕依然是那麼的輕鬆。她想在輕鬆之餘,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上初二時,她發現學校附近有一所孤兒院,那裏收養的孤兒有很多,工作人員卻很緊張。看到那些可憐的孤兒得不到很好的照顧,閔婕心疼了,她頓時產生了一個想法:利用課餘時間照顧這些孤兒。
閔婕立即把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父母大加讚賞:“你能作出這樣的決定,我們很高興,這說明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難能可貴!”閔婕聽了,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從此,她每個周末都要抽出時間去照顧那些孤兒。
每次到孤兒院,閔婕都耐心地給孤兒們洗頭、喂飯,還給他們講故事,教他們識字。漸漸地,閔婕同這些孤兒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離開時,那些孤兒都拽著她的衣角,舍不得她離開。工作人員則緊緊地拉著閔婕的手,發自肺腑地說:“沒想到你這個生活在富裕家庭的90後孩子,能這麼有愛心,實在太難得了!”
照顧這些孤兒,雖然占用了閔婕很多學習時間,但她的成績並未受到任何影響。她還通過這件事情徹底明白了:人與人之間需要關愛,每個人都應該懷揣一顆愛心,隻有這樣,社會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於是,從那一刻起,但凡可以伸手幫助別人的事,閔婕都毫不猶豫。
上了高中後,閔婕的學業更加緊張,班裏的同學都在為高考和出國留學的事精心準備,但她還是一如既往地去照顧那些孤兒。雖然成績排在全年級前20名左右,不算特別拔尖,但是父母經常肯定她說:“全年級有五六百名學生啊,你算是很優秀了,我們對你相當滿意!”閔婕聽後放寬了心,她覺得父母的肯定和鼓勵,其實就是她學習的最大動力。
高二第一學期,班裏開始文理分科,閔婕選擇了理科。這時,不少同學都在拚命準備參加學科競賽,以期獲得大獎,進而獲得被保送上大學的名額。不少人建議閔婕也走這條捷徑,但她決定用實力來證明自己。父母肯定了女兒的選擇,他們覺得若沒有經曆高考這個競爭激烈的過程就直接上大學,這對於任何一個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遺憾。
閔婕因此放棄了一次次頗具誘惑力的學科競賽,但她一點也不感到遺憾。她隻想在課餘時間為班級多做些事情。於是,她決定競選學生會主席。然而競選非常激烈,她沒能如願當選。她心裏不免有些失落,父母開導她說:“沒能當選學生會主席,並不能說明你不夠優秀,在我們眼裏,你是最優秀的孩子。雖然不能為班級做更多的事情,但可以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啊。”
父母的話啟發了閔婕。不久,她得知南京博物院每天都會迎來大批外籍遊客,他們渴望了解博物院每件陳列品的曆史背景和文物價值,但博物院缺少專職英語導遊和翻譯。了解到這一情況後,閔婕就開始想:我何不找院方要求當義工呢?這既充實了課外活動,也能在與外籍遊客的交往中,鍛煉交際能力,提高英語水平啊。想到這裏,她就立即找到博物院表達了這一願望,院方不相信一個高二女生能擔此重任,但他們被閔婕的一片誠心和一口流利的英語征服了。最終,閔婕如願以償。從此,每個周末,她都會按時到博物院做義工。她對待外籍遊客熱情大方,友好真誠,給國際友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少外籍遊客得知她是在為博物院做義工之後,都熱情洋溢地讚揚她說:“你是一位非常優秀的中國女孩,你的這種奉獻精神,令人感動!”
閔婕的這種奉獻精神,也感動了上述14所美國名校。這些學校並沒有因為閔婕從未參加任何學科競賽、未獲得任何獎項和榮譽稱號,而否定她是個優秀學生。恰恰相反,他們正是看中了閔婕那種腳踏實地的學習態度,以及用自己的力量無私幫助別人的奉獻精神,才爭相錄取她。
平常心態:不爭第一全麵發展就是好
寬鬆的家庭環境和輕鬆的學習過程,讓閔婕有了充裕的自由時間。上小學三年級時,喜歡看電視的她,突然迷上了鋼琴和舞蹈。看著鋼琴王子們瀟灑自如而富有韻律地撫琴,芭蕾公主們輕盈妙曼而動感十足地起舞,她的心沸騰了,她是多麼渴望也能如此彈琴和跳舞啊。
一天晚上,再次看了鋼琴節目後,她饒有興致地問父母:“爸媽,我想學鋼琴和舞蹈,可以嗎?”父母異口同聲地說:“當然可以啊!你學習任務很輕鬆,自由時間也很充分,幹嗎不利用自由時間來發展興趣愛好呢?喜歡什麼就大膽地學什麼吧,爸媽堅決支持你!”
父母如此豁達,閔婕滿心歡喜,她當即為自己挑選了鋼琴和舞蹈培訓班。這是閔婕為發展自己興趣愛好而選擇的特長培訓班,這從根本上區別於課程輔導班。天資聰慧的閔婕學得很認真,沒過多久,她就掌握了鋼琴和舞蹈的精髓。但時間久了,她也擔心影響學習成績,甚至擔心成績排名下滑。父母得知她的心思後,寬慰她說:“你的成績排在第一名,還是排在第十名,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學好課本知識,保持成績穩定,不得有‘短腿’課目。與其去爭考第一名,還不如花工夫全麵發展自己,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提高個人綜合素質。”閔婕聽後,再也沒了顧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