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壓力並非是動力。相反,它常會使人的創造力故步自封。如今的孩子,學習壓力本來就很大,如果父母再一味加壓,他們就會在令人窒息的空氣中自暴自棄,甚至精神崩潰。但父母若能有效幫孩子減壓,為其創造輕鬆自由的環境,結果就會改寫。
2009年4月,南京外國語學校高三學生閔婕,陸續接到美國普林斯頓和耶魯等14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閔婕出生在一個高端富裕家庭,但她絲毫沒有富家子女的習氣,她父母的教女心態更是低調。閔婕的成功與其父母的平常心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
平常思想:學好課本勝過任何輔導班
閔婕出生在南京市的一個高端富裕家庭。父親閔衛國是南京一家房產開發集團的總裁,母親是一家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父母都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曆。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閔婕有一種天然的優越感,但父母覺得過度優越的生活會使女兒忘卻樸實、勤奮和上進的本質,甚至迷失自我,於是決定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女兒,讓女兒健康成長,正常發展。
閔婕一歲大時,周圍的許多同齡幼兒都被父母送進了早教班,他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閔衛國對此很是不解:才一歲大的幼兒啊,既不能獨立行走,也不能完整地喊聲爸爸媽媽,怎能這麼早就接受所謂的早教呢?這也許是父母愛孩子,希望孩子成龍成鳳的表現。但對於孩子來說,這也太殘酷了,他們甚至還沒學會玩,就喪失了幼年的天真和童年的爛漫。
閔衛國經常向妻子表達這樣的痛惜,他不希望女兒也走這樣的路,妻子深表讚同:“孩子童年的主要任務就是玩,就是尋找快樂。如果沒有留下快樂的記憶,那麼人生將是殘缺的,我不會讓女兒受這種折磨。再說,我們小時候哪有早教班啊,一路走到現在,不也挺好嗎?”
就這樣,夫妻倆統一了思想:不送女兒上早教班,隻讓女兒在適當的年齡接受正常的教育。閔婕四歲時,很多孩子的父母不惜花高價爭搶資質最好的幼兒園,有的父母甚至提前一兩年排隊搶號,閔衛國卻把女兒送進離家附近一所很普通的幼兒園。不少家長很是不解地問:“你們兩口子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家裏又那麼有錢,應該送孩子上全市最好的幼兒園才是啊,怎能這樣委屈孩子呢?”閔衛國淡淡一笑:“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我是想讓女兒在平常的環境中,接受平民教育,讓她感到自己跟普通家庭的孩子是一樣的。”
閔衛國把女兒送進普通幼兒園,不僅是想讓她接受平民教育,而且是想讓她跟那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們一起玩。事實上,在上幼兒園之前,閔衛國就經常告訴女兒:“幼兒園是個很好玩的地方,有很多小朋友,你要跟他們一起玩,跟他們打成一片,學習不是主要的。”閔衛國這樣做,是想讓女兒深入了解普通家庭孩子的生活狀態,培養她的同情心和愛心。同時,也讓她明白:自己也是普通家庭的孩子。
閔婕上了幼兒園後,就把玩當作第一要務,學習的事則沒被她放在心上。閔衛國和妻子既不過問,也不監督檢查。這樣一來,她跟小夥伴們在一起玩得非常開心,兒童之間那種純真的友誼和快樂,深深地植入她的記憶之中。
6歲那年,閔婕入讀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這時,不少家長為了全麵“武裝”孩子,就給他們報語文、數學輔導班,或參加作文、英語口語培訓……
懂事的閔婕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她覺得上輔導班同學的學習成績肯定會超過自己,便擔心地問父母:“班裏那麼多同學都去上輔導班,我該怎麼辦呀?”父親問她:“老師講課你能聽懂嗎?課本上的知識和習題你能消化嗎?”閔婕認真地想了想說:“我能聽懂,也能消化,就是擔心那些上輔導班的同學成績會超過我。”父親聽了,哈哈大笑道:“那我就不用為你擔心了,你也不用擔心自己了。記住,隻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學好,就不必去上輔導班!輔導班的課程內容,隻不過是課本內容的重複。你隻要把課本知識學好,你的那些同學就是上再多的輔導班,成績也不會比你好多少。”
閔婕對父親的話將信將疑,但她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把課本的知識學好!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時,閔婕還很緊張,她總擔心自己成績不如那些參加輔導班的同學,但結果她的成績位居全班第三名!
看著女兒沾沾自喜的樣子,閔衛國問:“知道你為什麼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嗎?”閔婕抿嘴一笑:“考的都是課本上的內容。”閔衛國一拍大腿說:“這就對了!我和你媽當年也沒上過輔導班,但我們把課本知識學好了,所以成績非常好,因為考試內容沒有脫離課本。這就說明,隻要紮實學好課本知識,就不怕任何考試,學習要靠踏實和紮實!”
閔婕不住地點頭,但她不解地問父親:“為什麼那些參加了很多輔導班的同學,成績反而不理想呢?”閔衛國解釋說:“這些同學學習任務重,思想壓力大,精力容易分散,常常顧此失彼。因此,他們的成績會受到影響。而你完全不一樣,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學好課本知識,目標小,擔子輕,精力容易集中。隻要紮實學習,成績肯定好!”
閔婕聽了心服口服。從此,她就認定一個道理:隻要紮實學好課本知識,就不必上輔導班。沒上這樣那樣的輔導班,閔婕學得格外輕鬆,她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父母對此非常滿意,他們從不要求女兒再上一個台階,而是刻意培養她的自學能力。他們常常這樣引導女兒:“學習貴在積極主動和勤奮。如果不積極學習,主動解決難題,早晚會落後。話說回來,你的學習環境和時間都很寬鬆,更應該積極主動和勤奮啊!”
閔婕沒有把父親的話當作壓力,她隻是暗暗告訴自己:在學習方麵,我再勤奮點,再紮實點就可以了。從此,每天晚飯後,閔婕都能按時溫習當天的功果,消化難題,並預習次日的課程。次日老師講課時,她就認真地聽,所有問題都一掃而光。閔婕一直保持這樣的學習狀態,真的從未上過任何輔導班。
2003年7月,閔婕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中部。初中三年,她的成績一直保持在全班前三名。上了高中後,她的成績排在全年級前20名。這樣的成績不算特別拔尖,但稱得上優秀。閔婕雖然一直學得很輕鬆,但她盡到了最大努力。在她父母看來:女兒的學習方法得當,這樣的成績很理想,也很穩定,因而他們從不為此擔憂。
2008年2月,閔婕被邀請參加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舉辦的常青藤模擬聯合國大會。會後,她特地參觀了哈佛、耶魯等世界頂尖名校,她被這些學校濃厚的人文氛圍深深吸引,特別是耶魯大學。因為耶魯的精神是希望學生從改變身邊開始,進而影響世界。這與閔婕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期待不謀而合: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帶動和影響周圍的人。
回到國內,閔婕就決心參加美國高考,目標是耶魯大學!對於女兒的這個雄心壯誌,父母既高興又擔憂。他們擔憂的是:距離高考還有一年時間,女兒此前從未想過出國,而其他打算出國的孩子,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在積極準備。如今女兒突然想參加美國高考,能來得及嗎?
閔婕看出了父母的憂慮,她寬慰他們說:“爸媽,不就是美國高考嗎?我對自己很有把握。你們早說過,隻要紮實學好課本知識,就不怕任何考試。我現在決定抽出一個月時間,集中精力進攻美國高考教材,看看結果怎樣。”
閔婕說到做到。從第二天起,她就把自己封閉起來。之前,她每天都要上三四個小時的網,為了讓自己遠離網絡,節省學習時間,她把學習地點選擇在圖書館。幾乎每天,她都是上午8點出門,晚上9點回家。回到家後,還繼續苦讀到深夜。
經過一個月的刻苦努力,閔婕完全消化了美國高考題材。2008年6月,她參加SAT1考試,成績為2260分。在隨後的SAT2考試中,她的成績高達2390分,而托福成績也喜獲114分!這一串接近滿分的成績,既是閔婕打動美國14所名校的敲門磚,也是她向父母遞交的實踐證明:紮實學好課本知識,勝過任何輔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