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戰,幾起幾伏(1)(1 / 2)

崇禎四年(1631年)九月,陝西三邊總督楊鶴因其招撫主張破產被解職,接替他的是陝西巡撫洪承疇。洪承疇是朝中主剿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就任後立即加快對農民軍的攻勢,命甘肅總兵楊嘉謨、固原總兵楊麒、臨洮總兵曹文詔、延綏總兵王承恩、寧夏總兵賀虎臣和定邊營副將張應昌,各率兵大舉進剿。

陝西各地的義軍相繼遭到鎮壓。但是,山西境內的義軍四處出擊,鬧得風風火火。七月,闖將、八大王、老回回、紫金梁、翻山鷂高傑等掠蒲州(今山西蒲縣),攻城三晝夜,不克。遂分兵精銳300人攻打大寧,三更城陷。接著,奪取隰州(今山西隰縣),射殺知州楊瑋。八月,山東道禦史劉令譽在一份奏疏中曾說:“有自賊中逃回者言,舊在晉中賊首掌盤子等十六家,最梟獍者為闖將、紫金梁,戴金穿紅,群賊效之,遂皆以紅衣為號。”這位闖將就是李自成,說明此時李自成已是山西16家義軍中與紫金梁齊名、戰鬥力最強的代表人物。身著紅衣是他們的標誌。

明政府為了加大圍剿農民軍的力度,以玩寇縱賊為罪名追究山西巡撫宋統的責任,免去他的巡撫職務,任命許臣接替。許臣重新組合兵力,以重兵屯駐澤州,以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之兵合力圍攻,秦兵向東追剿,豫兵向西截殺,晉兵從中邀擊。自以為這是萬全之策,可使農民軍全軍覆沒。這時李自成也在試探攻擊目標,力求避實擊虛,找出薄弱環節,十二月,從沁水長驅而入,直抵武鄉,攻打遼州(今山西遼縣)。明將尤世祿憑著多年作戰經驗,用他自己的話講,即“聞警熟思”,立即將部隊掉轉方向,向遼州反撲過來,雙方激戰兩晝夜,農民軍據城固守,尤世祿和他的兒子副將尤人龍都被射傷。尤世祿在塘報中說:“職所尾隨之賊係紫金梁等,而闖將等係西河之賊,不知何故放鬆,令其蹂躪東向。唯恐有破巢覆卵之患,於是不暇顧所尾之賊,急擬走遼州應援,以全疆土。”二十四日,李自成一舉拿下遼州,打得尤世祿暈頭轉向,有力地支援了紫金梁北上攻圍陽城的軍事行動。鑒於這一任務的順利完成,除夕這天,李自成出其不意地離開遼州。就在這天深夜三更時分,尤世祿率領軍隊進入遼州,橫施淫威,大肆屠殺,砍下城內百姓的頭顱冒功向朝廷請賞。如此作為,豈能不激起民眾的憤恨!

然而,遼州戰役的勝利,未能扭轉山西戰局。三省重兵像餓狼一樣窺視著起義軍。崇禎六年(1633年)正月,在山西各地的義軍被迫向畿南豫北轉移。李自成率先由遼州出發,越過太行山進入畿南,到達順德西山,遭到明大名道盧象升的阻截,遂向南穿過摩天嶺險道,到達山嶺起伏的武安(今屬河北)。與明將左良玉部相遇,戰而勝之,一下子殲敵7000人,打出了威風,聲威大震。明政府害怕農民軍在太行山立營紮寨,招兵買馬,擴大實力,便追究地方官的責任,免去河南巡撫樊尚

,代之以玄默。又下令調總兵鄧

將川兵2000人,以石砫土司馬鳳儀為副,一同馳援河南。玄默就任後立即進駐彰德(今河南安陽),親率鄧

、左良玉、曹文詔、湯九州部在懷慶(今河南沁陽)、衛輝、彰德三府進行堵截。

五月十日,紫金梁在武安縣南五十裏之尖山與明川將鄧

、左良玉夜戰,身受重傷,臂重四箭,喉中一箭,不久死於濟源之善陽山。他的部下2萬餘人盡歸於李自成。而李自成原有的部眾稱之為老府。

在明軍的圍追堵截下,李自成等部在懷慶作戰連續失利,退居太行山中。八月中旬,再戰於林縣(今河南林州市)水冶,高迎祥誤中埋伏,在突圍中身受箭傷,差點成了俘虜。九月,明總兵倪寵、王樸率京營6000人,由太監楊進潮、盧九德監軍趕到參戰,在玄默的指揮下,兵分三路進行合圍。此時李自成的名聲已同高迎祥並駕齊驅,成為農民軍的主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