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奮戰,幾起幾伏(1)(2 / 2)

戰鬥異常激烈。大大小小的戰鬥有數十次之多,雙方互有傷亡。在黃河以北晉、冀、豫三省交界地區,官軍由北向南推進。李自成、高迎祥等15營義軍由北向南轉移,波濤洶湧的黃河天險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他們被壓縮在武安、涉縣、濟源一帶,活動範圍越來越小。雖說總數在10萬人左右,其中不少是隨軍家屬,糧食供給極端困難,麵臨的是滅頂之災。

此時此刻,李自成等首領們聚集一起,商討擺脫困境的辦法。張妙手等提出可以用假降辦法來擺脫險境,為大夥所接受。馬上派出代表前往明軍行營與總兵王樸進行談判,表示願意接受招安的誠意。

第二天,明京營總兵王樸接到了張妙手、闖塌天、滿天飛、邢紅狼、闖將李自成的請降書:“叩首言:我等皆良民,因陝西荒旱,致犯大罪。今誓歸降,押還故土複業。”王樸和監軍太監楊進潮、盧九德不知是計,大喜過望。三天後,農民軍首領張妙手等12人親至行營,麵見王樸,送上接受招安的農民軍首領名單,包括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在內,共計61名。王樸與監軍太監楊進潮等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馬上奏報朝廷,同時停止了對農民軍的進剿。這樣,就為農民軍贏得了喘息時機,有可能進行新的謀劃。

然而,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老天爺給予了特殊的關照。十一月二十四日,河南、山西東部氣溫驟然急劇下降,山西垣曲至河南濟源之間,黃河封凍,為農民軍渡河提供了新的方式。這一情況的出現,引起聚集在這裏的義軍將士的高度注意。他們根據當地百姓提供的經驗,決定堅冰渡河。選擇在冰層厚實的地段,為防止人馬滑倒,采取在冰上鋪上門板,再撒上一層土的辦法,以保證人馬安全通過。二十四日,十餘萬將士,分作三路,從北岸濟源的毛家寨出發,策馬渡河而南,到達南岸澠池縣的馬蹄窩、野豬鼻。河南防河中軍袁大權倉促迎戰,被當場擊斃。武安、涉縣的義軍,也隨之而渡,從而甩掉了官軍,開辟了河南新戰場。曆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澠池渡。塘報火速送到河南彰德府武安縣時,楊進潮、盧九德還不信,他們向北遙祝、恭請聖上放心的三炷檀香還在點燃。有材料記載說,明軍發現農民軍已渡河而去後,也組織兵馬乘堅冰搶渡,行至河心,冰已融化,一些士兵因此掉進黃河而喪生。人們說不清是什麼原因,歸結為天意。

河南地處中原,此時防禦力量相對較為薄弱,文武官員們還沒有同農民軍作戰的經驗。河南巡撫玄默見流賊主力湧進,朝夕焦慮,既怕洛陽有失,又怕開封不保,火急請兵增援,一麵命左良玉率兵赴援嵩縣、盧氏、永寧等處,一麵命鄧

、李卑二將率兵趕抵洛陽,分兵三路,合力夾擊。十二月初四日,崇禎帝下令:賊既渡河,豫境鄰壤地方,俱宜嚴防奔突。秦、鄖之地準允各撫通著選調將士扼要截剿,豫、晉撫、監急督左良玉等合力追擊,仍嚴飭道府州縣等官,鼓勵鄉兵各自用力進行堵禦。務刻期掃蕩,如再玩忽職守,貽誤戰事,必不輕貸。可惜為時已晚,農民軍渡河之後,在當地貧苦農民支持下,一個月之內,戰火延燒到河南西部各個州縣,進而分成兩路,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