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葡萄據統計有82%都是用來釀酒的,葡萄酒因為有軟化血管的效果,近年來愈發被看好。但我在吐魯番卻沒有酒的記憶,記憶裏惟有從高高的土坯晾曬房的小方格窗子吹出來的、隨風飄蕩的葡萄的甜蜜——它心滿意足地穿街走巷,似乎是它穿起了吐魯番的街道房舍,穿起了這中亞熱都的千年風塵,讓葡萄溝、火焰山、坎爾井、高昌古城並肩而行。
吐魯番葡萄的幹、鮮品種有600多種。最著名的是以製幹為主的無核白,吐魯番晾曬的無核白葡萄幹,因在晾房自然風幹,既保存了葡萄幹中的葉綠素,又使其色彩呈純正綠銀,含糖量高達60%,是世界葡萄幹裏的佳品。另外還有以鮮食為主的馬奶子、紅葡萄,以及維藥藥典裏記載的藥用索索葡萄,《大明會典》說,索索葡萄的價值比駝皮和獺皮還高呢。——但我看了卻又有疑惑,葡萄和駝皮什麼的,是怎麼比的呢?論斤呢,還是把駝皮們全扯成葡萄那麼小的塊來論塊呢?
葡萄是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實。《神農本草經》說葡萄:主筋骨濕痹,益氣倍力強誌,令人肥健,耐饑忍風寒,久食輕身不老延年,可作酒。不過我更喜歡《本草衍義補遺》裏的說法:“東南人食之多病熱,西北人食之無恙,蓋能下走滲道,西北人稟氣厚故耳。”——用葡萄竟然就能驗證出是哪兒人,而且能驗出稟氣厚不厚,我倒是很想找個人試一試。
沙棗花香天地間
沙棗,新疆,伊犁>>>
沙棗花的香味是如此濃鬱、綿密、黏稠、強烈,絲綢般倒進我的身體,讓我有一種錯覺,似乎聞沙棗花用的不是鼻,而是河流般的喉嚨——當它突然從路旁叢林裏閃出來,流出來,不由分說地把你挾裹到它裏麵,那香氣裏的勇氣是鄉野婦人之愛,而態度卻又是少女的,像是《詩經?鄭風》裏那些理直氣壯的女子: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你思念我,那就拉起衣角過河吧;你不思念我,沒關係啊,還有別人呢。那女子如此有信心,大約知道自己也有如沙棗花的香,那種舍我其誰的陣勢,哪裏還有別的花香容身的餘地。沙棗花開的五六月天,天地之間隻要有一棵沙棗樹,就惟有它的香了。
無論是人或者植物,想要自己散發出香味,大抵與情事有關。人使用香水,大概是希望自己聞起來不像人,而像一朵花,或者一頭發情的麋鹿?相較而言,花的態度要樸素直接:它們大多希望自己聞起來像是食物。花散發的香味是給傳粉者的信息。
不同植物的花朵,散發出來的香味不同,而且這些香味結構之複雜多變,是無法模擬的。每一朵花都能產生多達一百種的化合物,而且這些化合物可隨時間而演變成不同的組合。每一種香味可能都傳達不同的信息,有時是發邀請:來看啊,多好的房子啊,在這裏產卵吧!還有些在說:這兒有花蜜!吃吧!還有一些花,在受精之後會改變香味,提醒授粉者別在它身上浪費時間了。而還有另一些花兒更是堅貞到清絕,受精後就完全停止製造香味啦。
花兒們把花香弄得如此複雜是因為昆蟲們太會聞了,香味是昆蟲飛行地圖的路標——據說有一種蛾類,可以聞到一千米以外的花香。在這種情況下,每一種花朵,都建立了它們獨特的品牌意識,而這種品牌,大約隻有一部分人會喜愛,還有一部分人會非常喜愛,甚而至於有一部分人,一生隻用這一個品牌——這聽起來無論如何有點過分,但真有這樣的人,所以也有專門為某一種花傳粉的昆蟲,植物學家把這種現象叫“專一性”現象,對“專一性”現象的花朵和傳粉者而言,花朵的香味就是它們通往“忠誠國度的地圖”。
5月底途經庫車,公路兩邊和大塊的條田中做防風林的沙棗樹,在幹燥的風中,大片地翻動葉麵的淡綠、葉背的銀灰,泄露出一朵朵黃色的喇叭狀小碎花,一串串不厭其煩的繁密。沙棗花濃鬱的花香隨風揚起自己,鋪天蓋地,把我、同伴、停在路邊的車、車下的路和更遠一些的一片村莊,全部蓋在它的香味裏了。看著它就在那兒想呢:沙棗花有它的“忠誠愛人”麼?給沙棗花當忠誠愛人需要很大的勇氣吧,那可是掉進去撥不出來的愛情,是濃鬱到要窒息的愛情,幾乎無法被我理解——沙棗花如此之香,自然也有它的理由,作為沙漠植物,它的生存條件極為嚴苛,在沙漠炎熱、幹燥的環境裏,它必須想盡辦法吸引傳粉者。對此,沙漠植物各有各的招數,其中有一些,比如沙棗花,就采用把香味發揮到極致的辦法來吸引授粉者,根本不照顧我的理解力——但是,強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花又何嚐不是如此呢?你隻要經過沙棗花,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你都必被它強烈地經過,強烈地烙進記憶。
一般有濃鬱香味的花朵含蜜量都比較高,沙棗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在新疆沙漠和鹽堿地邊緣長大的孩子,和沙棗相伴從它開花就開始了:沙棗最初是上下課時,衣袋裏的沙棗花香;然後是吃它沒熟時碧玉般的果實,在又苦又澀的味道裏,皺起的童年的眼眉;終於等到它顯出成熟的金黃和淺紅,那些日子,是沙棗甜沙、幹燥的滋味相伴的童年的秋天。當然,孩子們的食譜裏也少不了沙棗麵烙的餅、擀的麵條、做的糕點。但無論怎麼吃,我感覺漢族人和沙棗果實的幹燥沙甜、和它的花味深重都有隔,隻感覺沙棗的靈魂是維吾爾族人的。
有一次在沙棗樹樹陰下,強烈的沙棗花香中,聽維吾爾族老人坐在布單鋪成的桌席旁,彈唱十二木卡姆:哎,我的心喲,隻要看到你,什麼苦痛都能承受,/我的願望是:讓愛情的火在你麵前將我燒得精光。//哎,尼亞孜,現在已是你在情人麵前獻出生命的時刻,/如果你是真心愛著她,你就將心兒全部奉上。——那種絕對、熱烈和瘋狂、無可排遣的濃鬱熱情被老人滄桑、安靜地唱出來,有種攝人心魄的平靜:“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沙棗是胡頹子科植物沙棗的果實。沙棗樹盛產於中國西部各省區的沙漠。又名桂香柳。可耐高寒、幹旱,和很多沙漠植物一樣,它還能通過稀鹽、拒鹽方式適應鹽漬化環境,所以沙棗在重度鹽漬化環境中也能生長。在維吾爾語中,沙棗叫吉格代。在維藥中,沙棗被用於健脾胃,安神,鎮靜,止瀉澀腸。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穿過和田的無花果
無花果,新疆,和田>>>
是不是隻有我是那棵不開花的無花果樹
在戰栗的羞愧中,是不是鄰家女商販
高聲叫罵的手臂都是對我的證明
寫這首詩的時候,我真以為無花果如它的名字一般,是不開花的。
重返故鄉時,九十月份南疆的阿圖什巴紮,無花果堆在包頭巾的維吾爾族婦人或者老漢麵前,他們的靜,和麵前那堆被陽光醃製過的無花果的疲遝、黏軟,在秋天的巴紮互為理由。在巴紮上,花一塊錢,就可以買十幾隻無花果。維吾爾婦人用一張碩大的無花果葉把它們兜好,交給你,你就可以捧著它,穿街過巷。那一刻,無花果的重量和它的蜜香是我經曆塵土和大海,重新到達故鄉的憑據。
博爾赫斯說,榮譽是加在他身上的誤解的總和。我曾理解的無花果又何嚐不是如此呢?何況,誤解也並不一定非得加上榮譽才能順利到達。
無花果是桑科榕屬多年生落葉喬木或灌木。無花果的花很小,果實長到三分之一時切開它,就能看到埋藏在球形花托內的白花小花,密密麻麻2000多個,有一種隱密怒放的強烈,植物學上把這種開花方式稱為隱頭花序。隱頭花序的無花果也是靠昆蟲傳粉的,這麼小的花,而且隱藏得如此深,昆蟲用什麼特技才能進入呢?
在生物界,有些植物與動物之間存在著互生、協調進化關係。這種互利互惠、互為依存的關係,落實到無花果上,就是它與榕小蜂的關係。
無花果的隱頭花序有雌花、雄花、癭花3種。雌花有一個雌蕊,花柱細長;雄花往往有1~2個雄蕊;癭花則是一個特殊化了的不孕雌花,是為榕小蜂特設的臥室。榕小蜂是微型昆蟲,體長約為0.15~3毫米,可以在2~3毫米的癭花中藏身。無花果花托的頂端有一個很小的開孔,榕小蜂雌蜂進入小孔後在癭花上產卵,然後死亡。卵孵化成幼蟲,在癭花的子房中生長。無翅的雄蟲羽化後鑽入花托組織,到其他的癭花子房與那裏羽化的雌蜂交配,然後死亡。雌蜂從小孔離開花托時,把雄花的花粉收在胸部的“囊”裏,然後到密集的雌花柱頭上授粉,其效率很高,像是無花果長年培養的授粉博士。雌花生成的種子也是榕小蜂的食物,但它不會把全部種子吃完——這是合作的基礎。無花果屬的不同種類有各自專有的、高度特化的榕小蜂授粉。這種君心我心的相依為命,倒像在參悟著《紅樓夢》的禪偈: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
無花果是一種古老的水果,在兩千多年前,人類就栽培它作為食用水果了。原產地在沙特阿拉伯、也門和小亞細亞卡裏卡。中國新疆在漢代已栽培。在維吾爾語裏,無花果叫“安居爾”,和西方的安琪兒諧音。除了在新疆當“安琪兒”之外,無花果還和三大宗教都有淵源。公元前6世紀後半葉,35歲的悉達多?喬達摩坐在一棵無花果樹(後稱菩提樹,或菩樹——覺悟之樹)下開悟成佛。在《聖經》裏,無花果葉的遮擋,意味著人類與伊甸園的通道永恒阻絕:亞當和夏娃偷吃了禁果後,發現自己的身體是赤裸的,便摘下無花果遮擋自己,然後被逐出伊甸園。這是覺悟的代價。
我們吃的無花果並不是果實,而是膨大成為肉球的花托。中國古籍《群芳譜》《花鏡》介紹無花果,說它的利處很多,“實甘可食”。無花果的鮮果幹果都滋味甜蜜,幹果含糖量達70%~75%。除了甜蜜外,無花果的果實因為含有蛋白水解酶和酵素,還具有幫助消化和溶解寄生蟲的功效。《群芳譜》說“三月常供佳實”,指的是無花果果實陸續成熟,采摘供食期長達三月之久,且它生性粗獷:“大枝扡插,本年結實”,“得土即活,隨地可種”。除阿圖什之外,新疆喀什地區的疏附,以及和田地區,都是無花果的盛產地。
無花果的葉子,除了為亞當夏娃遮羞,在醫學上還是醫痔良藥。對我則隻有包裝之用:在阿圖什巴紮,我用葉子兜果子。
櫻桃紅了
櫻桃,新疆,伊犁>>>
小花園的天色在書頁間漸漸變暗,從書頁間抬頭,聽到鳥鳴。那會兒6點多,4月的鳥鳴,漫天的清越,無止境地從樹林間滴落下來,在我身體裏搖晃——風翻動湧現的樹葉,吸納著黑——是渾然忘我的坐擁一切。
天將觸黑的時候,鳥鳴突然停止,那靜默無聲,也是豐盈。突然出現的騎單車的紅衣小孩,像一枚櫻桃駛過——為什麼不可以是櫻桃呢?既然梭羅保證說,鳥兒可以把櫻桃的種子帶到任何地方——讓鳥兒帶著這麼大的櫻桃“種子”,一定很勉為其難吧;但也是可以的吧——既然大鵝可以把尼古拉帶到拉普蘭,它也應該能把這“櫻桃紅”帶到新疆伊犁特克斯的那堵牆邊。
櫻桃樹就在那堵土牆邊,閃現出它小小的紅,轉動出藍天——轉動的是我童年的頭,在外婆家的院牆下數鄰居家的紅櫻桃,綠的就略過不計。
兩米多高的櫻桃樹,對童年來說,太過高大了。有時候會努力爬上那堵坎坷的土牆,寂寞的土牆味道就在身下,在衣服上。櫻桃掩映中,可見一壟叢生的草,草前方有幾棵果樹,再往前,又是一壟草幾棵樹,再之後就看不見了。一直想透過櫻桃樹看清這家的庭園、人影,但是,一直沒看清過。隻有草與樹輪番遞送著荒涼。雖然說小孩子偷人家樹上的果子吃,在那會兒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這家人的櫻桃我卻沒有摘過,雖然爬在牆上時,它的紅已伸手可觸。
櫻桃如果在電影《櫻桃的滋味》中,在那個標本製作師手上,就可以趕走那個想自殺的夜晚。標本製作師準備好自殺的繩子,開始爬一棵櫻桃樹。爬樹時他的手沾滿了黑暗中的漿果,他吃了一口,感覺它們味道不錯,於是就坐在櫻桃樹上吃了起來。直吃到金燦燦的太陽升起,上學的孩子們路過櫻桃樹,孩子們求他搖一些果子下來,他搖了;又摘了些櫻桃回家,他妻子醒來吃了櫻桃,也說它們真好吃啊。
電影的主人公巴迪想自殺,他用車載著答應給他埋屍的標本製作師,穿過無數荒涼的山路和塵土,那麼多無意義的拐彎裏一直有標本製作師的聲音,他說了自己自殺的故事,他繼續說:“你感到絕望是嗎?你不想再看看黎明時分金燦燦的太陽嗎?你看到過月亮嗎?你不想再看看星星嗎?你想閉上自己的眼睛嗎?……你不想再喝點兒泉水嗎?你不想用這水洗洗臉嗎?……夏天有夏天的水果,秋天有秋天的水果,春天和冬天也都有那時的水果。沒有一個做母親的能夠為自己的孩子把如此多的水果都儲存在冰箱裏,做母親的為自己的孩子做的事情不會像神為他的造物做的事情那麼多。你想否定一切嗎?你想放棄一切嗎?你想放棄櫻桃的滋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