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忙碌而忽視休閑和娛樂,這既是一種休息方式,又可以調節情緒。
不要因為工作繁忙或身體健康而忽視體育鍛煉,生命在於運動,體育鍛煉對中樞神經和內分泌係統都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改善循環和呼吸機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大腦工作效率。
遇事不要操之過急,正確地思維,穩妥處理。
改變不良的睡眠習慣,不要長期熬夜,生活要有規律性。
不要讓煩惱加重大腦負擔,讓大腦的工作和休息符合自然規律。
職場三十的你,要麼應該學學日本鬆下公司“樂在工作”的精神,要麼就學學英國人在忙碌之餘,來一杯下午茶,休息一下!
4.提前進行科學的規劃
身處“年齡恐慌”的你,可以這樣來做——
把自己的工作列出計劃,每天要完成多少也要有個明確的目標,切忌不顧自己實際能力隨意定目標。
在工作中,如果你遇到很多麻煩,不妨把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按難易程度進行排隊,然後一一解決。
有秩序的生活會使你每天頭腦清醒,心情舒暢。譬如,每天下班前整理好辦公桌,定期清理電腦中的文件和電子郵件都是必要的。
4千萬不要小看家庭生活。一個從容的早晨,一頓豐富的早餐也許就決定了你一天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5.適度地期望一些東西
職場三十的你,最應該將自己的期望值調到一個合理的限度。
你和同齡人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也許會有懸殊的差距。麵對別人的進步,你應坦然看待,不要有嫉妒和自卑心理,無須怨天尤人,自己隻管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要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要追求但不勉強自己。
一定要弄明白自己最想要什麼?金錢、事業、地位還是不斷超越自我?而後分析現在的工作能不能給你提供這些物質條件或精神上的感受。如果二者有很大的差距,你恐怕應該考慮換一下工作了。
不要指望別人都會站在你的立場考慮問題。認識到這一點,你會減少很多失望和挫折感。
6.尋求情緒上的發泄
當“年齡恐慌”使你感覺壓力很大的時候,你不妨通過一些形式發泄一下自己內心的不良情緒。譬如酒精麻醉、找親人和朋友傾訴、旅遊、鍛煉,等等。對於女性來說,大哭一場可能是你最好的一種發泄方式;即便是男性,你也可以大哭一場。現代醫學上表明,“哭是一種很好的舒緩壓力、排解痛苦的好方法。”
總之,你要讓自己的心情放鬆下來,學會以平和心態麵對現實!
7.盤活你的熱情
要知道,大部分時候,你的疲勞並不是因為工作,而是因為憂慮、緊張或不快的情緒。對此,你可以——
“假裝”對工作充滿興趣和熱情,微笑著去聽每一個電話;
上班的時候大聲跟同事說“早上好”;
加班的時候可以說:“太好了,又有事幹了。”
要記住,凡事都要往好處想,這樣就會讓你的心情變好,煩惱也會隨之消失。
8.學會拒絕
職場三十的你,在工作中,要學會拒絕他人。你的精力有限,在你狀態不佳時,就別勉強自己接受額外的負擔,哪怕請求者是你要好的同事或朋友。你—定要記住:健康和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再談職場35歲現象
何謂職場“35歲現象”?
職場“35歲現象”是指目前全國各地人才市場上出現的一種招聘現象,即許多招聘單位在招聘啟示上打出“年齡要求:35歲以下”。
35歲,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兒
如今,“35歲以下”似乎成了各公司或企業招聘條件的固定用詞,不管是大單位還是小公司,做“t的”還是“賣狗皮膏藥的”,年齡要求如出一轍——“35歲以下”。雖然個別公司或企業沒有提出明確要求,但並不意味者就沒有要求。因為,“35歲以下”似乎成了招聘“潛規則”,說不說都是那麼回事!
雖然有些公司或企業在“35歲以下”後做出注釋:
“能力特別突出者適當放寬”。但什麼叫能力突出?誰能說得清楚?總之,大齡求職者要想以長補短,譬如以高學曆彌補年齡的劣勢,也並非易事。
38歲的羅楊是某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為了找到一份工作,他給多家單位打電話應聘。令他尷尬的是,當電話那頭問清他的年齡後,都含蓄地暗示他“年紀太大了”。他的解釋是:現在很多單位和管理者都很年輕,招進來的人如果學曆很高,又是個“老同誌”,管理起來會有諸多不方便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