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漪:在公司內部,既有工作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眾多老人,也有從華為、中興、UT斯達康等公司流入的新鮮血液。公司是央企,在管理上規範、穩定,流程清晰,因為有政府支持,所以市場壓力不夠,在拚搏觀念、市場理念、敬業程度上與市場化公司是有差距的;而華為、中興崇尚結果。工作現實表現上,兩者風格會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銷售在外地打單的時候,很多公司在投標,華為的人是有權限的,前線的銷售可以根據情況調整價格,即使是請示,二線反應也很快;而我們的銷售隻能打電話回來,問領導意見,而接電話的人還可能回複說:現在已經下班了;或者說:現在是十一假期,領導都放假了,用章還要給領導打電話,影響領導休息,節後上班再說吧。
問:你是如何調整的?
汪漪:其實這要付出時間代價,一次,兩次,周邊的人對此都有了感觸。在內部溝通的時候,談起案例,引起領導重視,自然會有調整的要求:二線支持前線。在工作會議上,得出共識,作為公司解決問題的理念落實下去。
問:你麵對複雜局麵的時候,如何確定你的原則?
汪漪:我把招聘來的人,當成我的客戶,從銷售的角度來講,我要對每個進來的人負責到底。即使是表現不好的員工,也要幫助他在公司裏有更好的發展。幫他分析在公司遇到的情況,哪些是他的問題,是否協助改善。我與員工的溝通很多,因為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我找來的,他們也都熟悉我、信任我。不能在一方員工麵前抱怨另一方,要在同事背後讚美他,替他解釋,這樣才能協調好一個多元化的團隊,遇有公司內部應該調整改變的問題,我會找到一個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思路,找領導反映相關情況,提出建議,或者找二線部門的頭,幫著去推動規則的建立。
人力資源做好的要點,是深入業務。
如果思想、企業文化摩擦的情況發生多了,員工抱怨會多,誤會增多甚至離職。不能等矛盾積累爆發後再把它擺到桌麵上,而要把工作做在前麵,通過人員管理、員工關係介入更多的業務層麵。
問:在其中,你要麵對怎樣的困難?
汪漪:我的級別和二線部門的頭一樣,並不是他們的領導,溝通可以,但不能要求人家一定要怎麼做。剛才說到,領導下班了什麼的不能打擾,是因為頭腦裏根深蒂固的習慣觀念。
剛整合時,我把工作時間調整成8小時,比原來多了一小時,這讓早先4點就可以下班的人,對人力資源部很有意見,有人直接推開老總的門公開挑戰,有人發郵件,指責我不關心員工,而且群發,收件人包括集團所有領導。不能怕得罪人,既然要改成市場化公司,該如何就如何,在具備條件的時候就要改變。
問:在整合進程中有哪些關鍵點?
汪漪:集團支持是最重要的,跟相關總裁事先溝通好。
比如成立初期進行過一次勞動合同改簽:原來是無固定期的改簽固定期,原來簽訂固定限期的重簽。可想而知,這件事情的阻力和難度是巨大的,操作之前,想起這件事夜裏都睡不著覺,反複在心裏設計過程:做不成怎麼辦?員工不同意怎麼談?都是些有位置的老員工,會不會使我陷入被動?就這樣在腦海裏一遍遍預演。事情確實棘手,但最終處理得比較順利。
成為市場化公司是一個變革的過程,改簽合同是一個重要標誌。對於一些職位高、有代表性的人員,安排領導跟他談。會有人公開說些怪話,會難為你,但這隻是部分老人兒的一種態度,很正常,其實他們心裏也是很不平靜不平衡的,這時要對他們更客氣、更尊重、更關心一些,工作最終得到圓滿落實。
問:這種變革之中,HR的工作有哪些變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