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漪的成長,還取決於她的心態、信心、格局。
汪漪在為自己的發展毫不吝惜付出的時候,也在關注著周圍人的發展,並衷心地為他們感到驚喜、慶幸、自豪。
她曾有一位同事,傾盡全力爭取到一個在職讀保險專業研究生的機會,這個班在當時是保險領域的首屆,而這位同事是班裏唯一一位不是保險專業畢業的學生。他必定會讀得辛苦,同時,也讀得辛酸——兩萬多的學費,在十餘年之前,於普通人還是筆巨資。汪漪記得,在冬天的寒冷中,中午兩人來到朝陽門地鐵站旁一個臨時搭起來的小攤,買幾個餡餅充饑,汪漪的錢要省下支持先生在香港深造,這位同事,要付學費。當這位同事即將學成時,正好某外國保險公司在中國的代表處有個空缺,經同學引薦,這位同事成功地成為代表處的雇員,同時,也得到了高額回報——一個月的薪水已足以付清他的學費。幾年之後,這位同事成為代表處的首代。這其中的每一步,給了汪漪很多感觸。
汪漪不止關注著周圍人的發展,更能夠尋找到可以為公司發展有利的資源——人力資源。
她向老總介紹一個人,自信這個人會是公司發展上需要的;她會憑著自己對公司的深入了解和對團隊的信任,真誠而斬釘截鐵地對職位候選人說:我相信我們一定會成功!從而獲得了連老總都不敢奢望的結局,為公司戰略的落地提供了有效保障——人才;她會為了不更改異地麵試的約定,為了爭取幾十位候選人對公司良好的第一印象,而放棄鳳凰衛視的專訪機會; ……
汪漪堅守著她的樸素理念:守信、真誠、追求美好、堅持、寬容……
在平安,公司強行貫徹禮儀要求,同事不理解,公司措施嚴厲,作為推廣執行者,所有的壓力都聚在汪漪身上,如何取舍?汪漪想的是大公:這是公司戰略,這是我的工作,我必須要落實下去,大家最終會理解的,即使暫時不理解,我要履行崗位職責,也隻能這樣不折不扣地去做,最壞的結果不就是被迫離職嗎!想到這裏,汪漪坦然了,而工作反而異常順利,得到集團評比第一名。
離開吳士宏時,因認可、信任、倚重,被一再挽留,甚至在酒店大堂,這眾人麵前逆風尚要飛揚的女人情之所至,不禁淚流。這個場麵,多年以後提起,汪漪尚且動情,當時何以決絕?因為一個約定,已經答應了另一位著名職業經理人、丁磊早年的合作者,即使沒有法律協議,還是要履行自己的承諾,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其實所有的例子表達的都是一個人,隻為了便於閱讀和理解,分門別類;對於有心人,每個章節蘊涵的滋味,都值得一品再品。
因為工作閱曆,汪漪接觸到很多敏感、前瞻、全局性的工作,龐大企業集團的文化整合,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汪漪是最早參與普天股份籌建的全職員工。當時麵臨的局麵,典型且複雜。
問:當時你麵臨的局麵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