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跳槽:機遇VS風險(1 / 2)

在保險公司工作過的人都懂得一個基本理念,即保險保的是風險,不是危險。風險和危險有質的區別,風險可能轉化成危險,也可能平安無事。

跳槽有風險,跳對了出人頭地,春風得意,大大縮短達成理想的發展過程;跳錯了,重則一蹶不振,輕則多走彎路,經多少苦苦掙紮才能恢複元氣,浪費寶貴的時間成本。

判斷一次跳槽是否正確,當時看不出來,隻能事後下結論。正確的標準有三條:跳槽後實現了終極目標;實現跨越式發展,大大靠攏最終目標;對綜合人生的某一方麵有積極幫助,達到階段性目標。

跳槽有可遵循的基本原則,一般說來:1.做熟悉的行業和領域,不去生僻的環境,即使財務、HR、高級管理等受行業限製較少的職業,當年齡漸長後,也輕易不能冒職業風險;2.和新平台有趨同的價值觀,自己能揚長避短,很快體現出對新公司的貢獻;3.新平台給予滿意的綜合價值,符合職業生涯計劃。

沒有完全理想的地方,隻要自己最看重的那部分比較理想就夠了。

40歲以上的人跳槽須謹慎,失敗後翻盤的機會肯定少於年輕人。但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奮鬥中的多姿多彩,感受成功的喜悅,隻要生命不息,對理想和快樂的追求就永遠不停止。

是不是跳對了?隻能從結果倒推,如果幹得比過去好,算跳對了,否則就跳錯了。所以跳槽後更要努力,隻有勤奮和聰明地工作才能避免人生遺憾。

跳槽風險指的是無法把握的客觀條件最終阻礙了自己的收獲,概括而言有如下幾種情況:1.價值觀、企業文化嚴重不相容;2.公司重組、重大組織結構調整;3.關鍵領導更換,一朝天子一朝臣;4.發生意外,如突現經濟危機、資金不能到位、國家取消產品牌照等;5.公司實際現狀和先前想象差距甚大且難以接受;6.領導不負責任的管理理念,把員工當作階段性棋子,棄之如敝屣。

背景優秀的財務總監馳先生擁有兩個美國投資和管理碩士學位,我做兼職獵頭時推薦他做一家民營集團的CFO。馳的經曆、能力和高管氣質符合100萬打包年薪的崗位條件。

馳很滿意,這是他從業以來拿到的最高OFFER。按照約定,三個月試用期滿後每融到一筆錢,還能提成3%。馳使出渾身解數為老板牽線搭橋,非常賣力,工作很有起色,他渴望以漂亮結果為試用期畫上圓滿句號。

試用期滿前一天,公司解除了和馳的合同,新的CFO同時到崗。幾個月後,繼任者copy了馳的離職過程,也是三個月內盡心盡力,之後被老板炒掉。老板利用這種接力棒方式,借助試用期內CFO的傾情貢獻,得以積蓄下大量資源,趕走功敗垂成的CFO免得融資成功後肥水流入外人田。

老板英明!而馳先生的似火豪情被當頭澆滅。

我同時期的兩位功成名就的同事,都是追隨決策者多年的老部下。收入、地位不相上下,其中一位跳槽走了,收入高漲了三倍,管理領域擴大了,很滿意;另一位有去意無膽量,想著安享太平,還是待下來比較穩妥,卻因跟不上時代進步被打入另冊,表麵上保留待遇,年紀輕輕的卻靠邊站了,每天混日子,長此下去能穩妥嗎?惶惶中度過沒勁的日子,離退休還遠著哪!以後的日子怎麼辦呢?

職場故事就是集中展演的人生情景劇,時而美麗時而殘酷,悲喜交織。對健康和目標之外的事情看淡一些,執著於自己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似乎不難做到。

平台好和平台內具體的崗位好是兩回事,一個組織很有含金量,其中的某個具體崗位不一定有職業價值。反之亦然。

比如人力資源管理,在機構大發展、大變革、極大程度上依賴“人”才能進步的時候,顯示出非同尋常的戰略地位。HR有廣大的馳騁空間,從業者將獲得全方位的發展機會。這時機構可能不是大多數員工的理想狀態:小而混亂、前景不明、體係不規範等,然而此時HR方能大顯身手,強勢HR能推進組織發展進程,讓小瘦貓機構搖身變成大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