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巧用語言的力量2(2 / 3)

(3)表現出你很有興趣

即使你在認真地聽,也聽懂了,但如果你對對方的話沒興趣,對方也不會感到愉快。所以我們要認真聽完對方的話,要有耐性,不要輕易把別人的話打斷。其次,要讓對方知道你讚同他的話,你可以看著對方微笑,簡單地說“我明白”或“您繼續說”。

總之,傾聽是保證語言溝通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傾聽技巧可以幫助直銷員解決許多直銷中的實際問題。

學會聽話中話

“會聽”是成功直銷員必備的條件之一。直銷世界是充滿競爭的世界,直銷人員都渴求經常聽到別人的意見,進行分析之後來決定自己如何行動。因此“會聽”的確是直銷員進行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聽”的人的周圍聚集著很多談話者。“他能夠很好地聽我說話”、“他能認真地聽我講話”——人們會這樣評價你。那麼在你周圍聚集了很多人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周圍聚集著很多人,當然就會收集到很多情報。“會聽”和“善於聽出情報”是相互關聯的,“會聽”當然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必要的情報。

不僅如此,聽別人的談話可以獲取別人的經驗來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靈活運用別人的生活經驗,可以使自己少走彎路,減少失敗,順利地工作和生活。

那麼具體怎麼做才是“會聽”呢?

在別人說話時,不要隻聽到一半就裝出自己明白的樣子。另外,在不能真正明白對方想說什麼的時候,不能不耐煩地打斷對方說:“你是不是想說這個……”

你一定也有過說話時不能把心裏想的很好地說出來的時候吧!別人也是一樣。

顧客對你的公司、你的部下或你們出售的產品未必特別了解,由於知道的情況不太多,說出來的話會比較抽象,讓你不知道他到底想要說些什麼,這時不能隨便自己推斷、打斷對方,耐心地聽對方把話說完是非常重要的。

在別人說話時要一邊聽一邊點頭或隨聲附和幾句,要讓對方覺得你在認真地聽他說話,這是“會聽”的一個秘訣。

每個說話的人都是一邊看著聽者,一邊適時地改變話題或提高聲音,想讓聽者理解自己的主張和看法。因此,如果表現出認真聽的態度和言行,說話的人會有一種安心的感覺。

隨聲附和有“嗯”、“氨、“原來是這樣氨、“是嗎”等,要根據情況區分使用。

在上司麵前,一會兒附和“是那樣的氨,一會兒又附和“嗯”是比較困難的。這種時候說“是的”就可以了。

聽話時明快在商界是很重要的。在上司讓你做一件你從來沒做過的事情時,由於沒有經驗,你會感到不安,臉上容易表現出為難的神情;另外,在快下班時,上司交給你一個工作,這是件讓人討厭的事。

可是當上司吩咐工作時他也同樣感到不安,同樣覺得不好意思,但又必須把工作交給你。

而這時你也是必須去做的,所以與其沉著臉說“做不了”或“不行”,還不如痛快地說“知道了”、“明白了”。碰到這種情況時,用明快的表情聽和用爽快的語言回答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在聽別人說話時,要盡量使自己眼睛的位置和對方眼睛的位置保持協調。特別是在聽上司命令的場合,若上司站著對你說話,則你也要站起來聽話;而上司是坐著講話時你也坐下來聽比較好。

做筆記時自己要在“簡明”、“迅速”上下功夫,記錄工作步驟或程序的筆記,因為不是寫給別人看的,所以沒有必要工工整整、一字不差地記錄。總之,隻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適當做好記錄就行。

即使自己有錯,受到上司和前輩的叱責也會不高興,何況自己沒有錯而無緣無故地受到上司和前輩的批評呢?

可是,如果能這樣想:“批評也是為自己好”,就能一聲不響地忍受批評、接受批評。如果馬上反駁說:“說夠了吧”、“可以了吧”,相互之間很可能產生隔閡。特別是在上司或前輩情緒比較激動時,自己絕不能感情衝動。有必要做一下深呼吸,使自己冷靜下來。

批評的一方(上司或前輩)應該也預想到了你會反駁,從而有了如何對付你的反駁的心理準備。

首先,要耐心聽完上司和前輩的批評或牢騷,之後再把自己應該說的話說出來。

如果你反駁,上司和前輩很可能會越發變本加厲地批評你,耐心地聽完批評結果會好一些。

其次,反駁的時候如果能把自己怎樣想的、怎樣做的、怎樣竭盡全力的情況說出來,上司和前輩會對這些情況做出客觀的分析和評價,冷靜地與你交談。

因為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所以能虛心地接受批評是很難做到的。

做到“會聽”,首先要深刻認識到“聽”在與朋友或其他人交談時的重要作用。如果能深刻認識到“聽”在交談時的重要作用,你在與別人交談時就能適時地隨聲附和幾句以表示讚同或認可。

說話時總是以“我”為主題的人很難成為“會聽”的人。與別人談話時要表現出願意與他交談的態度和誠意。與別人交談時能做到“會聽”,談話雙方之間就不會產生摩擦。

好口才的五個原則

直銷,就是要讓對方接受自己,如何才能讓對方接受自己呢?你必須運用語言藝術打動對方的心。

當你說話時,你發送出兩個信息。第一個是你說出的內容。第二個是你說的方式。一句內容精妙的句子可以用刺耳的聲音說出,也可以用缺乏熱情的嗬欠,心不在焉的、嘟嘟嚷嚷的、猶猶豫豫的和其他不計其數的聲音表達。

著名的專業直銷員波頓在強調引人入勝的說話方式時,列舉了5條說話原則:

第一是清楚地說話,精確地、清楚地發出每一個音節。

為了清晰起見,應該保持平均每分鍾150個詞的語速。不要因為句尾綴接的不必要的語氣詞,而影響了一個良好、清楚的表達。

第二是以交談的方式談話。

一個好的說話者會讓你對自己說:這個說話者不是一位道貌岸然的人,也不是一位煽動家。相反,他或她是個招人喜歡、對人平等而且可以信賴的人。

第三是誠摯地談話。

每一個成功的說話者在他或她的聲音中都有一種“火警”的特質。它蘊含的強烈誠摯會刺痛你的脊椎。在廣播電台時代,播音員的聲音中是否具備這種特質十分關鍵。 比如,正是這種特質和其他因素一起,使溫斯頓·丘吉爾在大不列顛廣播電台的“最美妙時刻”的節目得到了廣大聽眾的信任。

第四是熱烈地談話。

為了激活你的聲音,你要改變你說話的語速,變化你的音高或調整你的音量。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演講好像是一輛觀光巴士:在不重要的地方加速,然後在經過風景名勝的地方,放慢速度。

第五是避免“詞語胡須”。

不要因為“嗯……”或緊張的幹咳而使自己的表達大為遜色。摒棄所有矯揉造作的個人風格或手勢,這些隻會轉移對你說話內容的注意力。

一個成功的直銷員在直銷中是極其注重口才的,是否擁有“巧舌”,決定著直銷的成敗。成功的直銷員在運用以上5種說話原則時,總是恰當得體的。一個優秀的直銷員,對於新人,不講舊話;對於舊人,不言新語;對於淺人,不講深意;對於深人,不談俗論;對於俗人,不講雅事;對於雅人,不說俗情。他們所說的話,都不是自己要說的話,而是對方要說的話。說話的目的,不在炫耀自己的長處,而在鼓動對方的熱情。

好口才的言語特征

口才是人們運用口語表情達意、傳遞信息的才能,也是口語表達技巧的展示。具有非凡口才的人之所以具有感人的魅力,能使聽話者為之陶醉、折服和傾倒,就是因為他掌握了口才的言語特征,熟悉口語在表達方麵的奧妙。

口才的言語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淺白易懂——口語化

話是說給人聽的,自然要讓人聽懂,還得讓人喜歡聽,這就不能不考慮話該如何說了。俗話說:“話須通俗方傳遠。”

所謂通俗,就是說話要大眾化,要用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要口語化。因為口語化的語言通俗平易,淺白清晰,好說易懂,說之上口,聽之入耳,容易為廣大群眾所理解和接受。

口才表達的口語化首先表現在詞法上。具體地說,就是表現在詞彙的通俗化和用詞的通俗化上。口語化的詞彙一般由俗語詞、具有地方色彩的詞和日常會話用詞等構成。在語音形式上多為單音節,具有親切、樸實、輕鬆的風格。它擁有大量表情性和描繪性的詞語,如“真可愛”、“幸福極了”、“撲通”、“嘩啦”、“雪白”、“飛跑”、“筆直”、“挺帥”、“特靚”、“血淋淋”、“黑不溜秋”、“嘰裏咕嚕”、“慌裏慌張”等。它還可以充分利用語音因素,如雙聲(“美滿”、“改革”)、疊韻(“玫瑰”、“響亮”)和兒化(“小孩兒”、“紅花兒”)或利用慣用語(“開後門”、“吹牛皮”)、俗語(“一幹二淨”、“指手畫腳”)、諺語(“天下烏鴉一般黑”、“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歇後語(“大路上的電杆——靠邊站”、“窗戶口吹喇叭——鳴(名)聲在外”)等。這樣說淺白易懂,人們喜歡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