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備妥隱形照相機,遇到可能是自己所要的對象時,立刻偷偷拍攝下來,但須請認識此對象之人確認相片。
3.在準客戶卡上貼上相片,以便重複溫習,加深印象。此外,經常看準客戶的相片,無形中會增進彼此的親密度。
4.任何有接觸的準客戶,不管對方的反應如何,絕對不可半途而廢,有始無終,一定要堅持到底,在事情清澈明朗之後,做個了結。
在我50年的壽險生涯中,被準客戶以“我最討厭保險”來拒絕的情形,有如家常 便飯。當然這並不限於保險業,任何行業的直銷員都有被拒絕的痛苦經曆。
其實,有經驗的直銷員都深知,拒絕是直銷的開始。由於我那種天生不服輸的倔強脾氣,當對方說“我不要”時,反而燃起我的鬥誌,不拿下對方絕不罷休,結果反而成功了。
一個沒有旺盛鬥誌的人,絕不可能成為一名傑出的直銷員。直銷員應乘對方鬆懈下來,毫無戒心之時,找出自己的機會點,迅速地出擊。如果你認為每一位成功者都隻有成功的經驗,那就錯了;其實,沒有比成功者擁有更多的失敗經驗的了。成功者與失敗者最大的不同,前者珍惜失敗的經驗,他們從失敗中吸取寶貴的教訓,百折不撓,鍥而不舍,最終必能反敗為勝。
善於接近不懷好意的客戶
許多客戶開始的回答令你失望和懊惱。
“NO”硬邦邦的回答,這便是令你感覺十分厭惡的客戶。事實上,這種不懷好意的客戶他若是要拒絕你,絕對不會給你任何的台階,將你一把推出門外。你要是還想跟他“磨一磨”,他就會拿出一套讓你難受的本事,諷刺挖苦,指桑罵槐,直勾勾的眼神盯著你,完全不考慮你的處境如何。
那麼何以導致這種客戶如此呢?這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分析上可以得到答案。
1.不懷好意的客戶的心理特點
(1)懼怕失敗
失敗是這類客戶心中永遠的結。這種失敗,並不一定發生在今天,而是在長期的生活經曆中,他經常處於一種被欺壓的地位,總是抬不起頭來。那種被人侮辱捉弄的情景多年以後還一直浮現在他眼前。
有這種經曆的客戶,待人處世要麼尖酸刻薄,動輒對你冷嘲熱諷;要麼心胸狹窄,對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也不放過,大做文章。
他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彌補以前心靈上的創傷。
(2)不願受人輕視
誰都有自尊心,但過度看重自己的自尊心也會適得其反。恰如其分最好,自尊心過於強烈就不太正常了。這就成了我們平常所說的“自以為是”、“自高自大”了。再加之他們一般都有多年的社會生活經驗,不自覺地把它當成了自己的“老資本”。這種感覺使他的自尊“更上一層樓”,所以在與直銷員的接觸中,他往往會產生如下一些想法:
“看這家夥的態度,明明是看不起我嗎!這行飯我吃了幾十年了,你才出道多久?跟我較勁,沒門!一定要給你點苦頭嚐嚐,難為難為你!”
當然,不願受人輕視的心理可能是因為他們性格較軟弱,經不起打擊,心理承受力較差,而出於自我防衛的心理,他們習慣於從別人的言談中捕捉“帶有攻擊性”的信號。你的語言稍有不遜,便會刺傷他的痛處,讓他生出敵意。
(3)希望自己能夠“向善”
這種自相矛盾的心理確實讓人難以相信,但事實的確如此。其實,他那種敵視的態度並非與生俱來的。人之初,誰不是天真爛漫、善良淳樸呢?隻不過這一類型的客戶在其成長及生活過程所受的影響不同,所以才養成了他們不同於別人的處世方式。這種行為方式,一般都是被動的,是自己強迫自己這樣做的。
由於他這種“不善”的態度,已白白斷送了很多機會。他並不是一個傻子,他也需要去做有利可圖的事,他也需要金錢、財富和成功。因此他在暗地裏也經常責備自己:怎麼又錯過了一個好機會!
作為一個長期周旋在人際關係中的人,他也相當清楚:對別人敵視,別人也很難對自己有好感,這樣最終對自己是不利的。
作為對這種惡果的補償,他也想拿出好意來待人,所以說,他有“向善”的意圖。
2.應對不懷好意的客戶的策略
(1)厚黑
你可以把“厚黑”理解成就像劉備“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假仁假義,就像朱元璋“一臉和氣”的兩麵三刀……當然,你暫時還達不到那麼高的水平,但你至少可以厚著臉皮頂住對方的冷嘲熱諷吧?此外,你還可以來些輔助手段:抑或“滿臉堆笑”,抑或“點頭稱是”,策略上講究一個“纏”,一個“粘”,如影隨形,任你不講道理,我依然不動聲色,平靜如水。
(2)善用接近技巧
接近技巧當然不是讓你生搬硬套地適用某種固定的方式。要接近對方首先你得研究他到底屬於哪種心理類型:是有“失敗”創傷,還是自尊心極強,或者性格軟弱,然後因人而異采取對策。
對於“創傷”型的,你可以說:“我這個人從小麵慈心軟,向來被人欺侮,那些事真是不想再提啊!”或說:“以前過慣了苦日子”,現在幹什麼事都怕這怕那,做人真難喲!主動向對方表白你的遭遇,換勸同情”,達到“接近”的目的。
對於自尊心極強型的,你可以說:“您說得有道理,畢竟經驗多,看得透,讓我不得不感到慚愧”。“我和你有同感啊!”
對於性格軟弱,極為敏感的,要以盡量溫和的語調說:“這個我的了解也不太多,希望你能多幫助我!”“這方麵你比我懂得多,可要多向您請教哦!”等,隻要你推心置腹地和對方交談,終究會打開對方心扉。
從容麵對愛發牢騷的客戶
愛發牢騷的客戶多是對購買的產品不滿意而形成的。 比如下麵這一例:
顧客:“喂!李先生,你沒搞錯吧?你的貨質量怎麼這麼差!”
業務人員:“哪兒不行?”顧客:“你在騙人!你的樣品看起來還行,但你賣的產品呢?根本不一樣!還有,這產品說明書上標的這麼多功能,有的沒有,有的效果很差,顯然不是配套的!”
業務人員:“不可能有那種事!我們的說明書當然得做得美觀一點,但我們的質量是一流的,你看看這外觀造型,多美!和其他公司比較一下,你就會知道了。”
顧客:“一流?你看看這個加工,能算一流嗎?除外形能騙一些人外,這性能簡直太差了。唉!我當時真傻,怎麼不仔細查一查,這麼快就買了呢?”
愛發牢騷,愛挑刺是大多數客戶的通病,我們有時隻需應付一下就行了。
1.愛發牢騷的客戶的心理特點
(1)後悔
對於因後悔購買某種商品以致牢騷滿腹的顧客大體上可分為兩種情況,即顧客認為產品與想象中相差太遠和認為別的公司有更好的產品。一般地說,產品介紹中隻會將產品描繪得好一點,絕不會把產品說得一錢不值,業務人員也一樣。有的顧客看了或聽了產品介紹後覺得印象不錯,自己又把它想得好一點,這樣一來想象和實際必然有一定的差距。這是他們發牢騷的起源。
而對於第二種情況,顧客在買回去以後,才想起:“其他公司會不會有質量更好,價格更合適的呢?”於是後悔了,並開始發牢騷:“要是先和人商量一下就好了!”或者“我不該急著買……”假如他買回以後,經打聽調查發現自己買的是質量最好、價格最合適的產品呢?那他一定又會慶幸自己的選擇。如果他當時沒買,第二天就漲價了呢?那他又會十分後悔。這種顧客對自己已做的事沒有多少把握。
(2)想退貨
這種客戶是借發牢騷之名行想退貨或解除某種契約之實。人的心理本來非常複雜,遇到這種煩惱,發一發牢騷也是正常的。不過這種牢騷帶有的感情更強烈,並且就牢騷的內容而言,也有正當的理由。例如產品質量確實有問題或者情況有變,無法按原契約履行等。顧客在交易後往往以不滿的神態出現,有的態度比較誠懇,而有的可能比較急切,在語言、行為上的顧慮比較少,甚至與對方發生激烈的爭吵。
(3)討價還價
有的客戶發牢騷隻是為了找到一點討價還價的借口,拿到產品後,這裏摸一摸,說加工粗糙,那裏看一看,說造型不好。認為不管正確與否,隻要找的毛病越多就能將價格壓低。因此有時就故意挑剔一番,發一通牢騷,以期望能少花點錢。
2.應對愛發牢騷的客戶的策略
在應對愛發牢騷的客戶時,我們應對自己的產品有一個全麵的了解。當顧客發牢騷時。應盡快弄清楚其原因,是產品質量有問題呢,還是顧客自己改變主意。如果確是產品質量不行,則應誠懇地向對方道歉,以獲得對方的諒解,同時弄清楚對方的意圖,是換一種還是退貨?切忌說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如:“絕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或者“交貨時你沒查清楚,能怪我嗎?”等等。因為這種話會使顧客覺得你在故意宰他,反而失去信用。
當然,對於那些一心想退貨的客戶,業務人員要敢於接受,要果斷處理。不管是產品原因,還是顧客本身的原因,隻要顧客表露出堅持要退貨的意思,盡快地幫他將貨退掉不要猶豫。或者和顧客講條件,這也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好辦法。不管是退貨還是賠償損失,都要妥善處理,這樣才有利於以後的直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