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2)

光緒之死的公案

提到戊戌變法,總免不了要想起光緒,這位“大清國”末世坐江山坐得最長的皇帝,其實是個最可憐不過的人。如果不是西太後想在親兒子死後還“垂簾聽政”下去,選中了他人繼大統,也許他的日子會好過得多,做一個優哉遊哉的王子公孫,自然少不了幾十年的榮華富貴。自打4歲入宮以後,這位原本就懦弱膽小,一聽見打雷就渾身哆嗦的小皇帝,就一直生活在一個超級“女強人”的陰影裏。雖然不至於像有些人說得那樣水深火熱,但日子沒有在親爹親媽身邊好過是肯定的了。

光緒懂事以後,雖說還在所謂“同光中興”時代的尾巴裏,但已經又一次進入了多事之秋,列強虎視,外侮不斷,糟心事一個接一個,如果他是劉阿鬥、明禧宗那樣的沒心沒肺皇帝也就罷了,可偏偏他又有那麼點心氣,不甘心做個吃飽了什麼事也不幹的皇帝,但是身為“九五之尊”的他,就是什麼也說了不算。好不容易西太後挪到了頤和園,手鬆了那麼一點點,皇帝身後的簾子沒了人,戊戌變法,剛剛說了幾句硬話,轉瞬之間就被關進了四麵環水的瀛台,過起了以淚洗麵的日子,長歎“吾漢獻帝不如也!”光緒的老爸醇親王奕譞看來真是有先見之明,當年他一聽說西太後要立他兒子為皇帝,就立馬昏倒在地,人事不省,讓在場的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以為他得了恩寵還裝蒜。

光緒之死,曆來眾說紛紜,很多人都懷疑是西太後害死的,包括一些曆史學家。因為他們倆人的死期實在是太巧了,光緒不多不少正好先西太後一天死去,沒法讓人不起疑心。當然,斷這場曆史公案,把西太後定為謀殺犯,必須有證據,可惜這種證據目前還沒有找到,而當時的現場又根本無法還原。但是,是不是因此就可以斷定西太後無罪呢?當然不。有位曾經在光緒病重期間給他看過病的醫生,寫過一本非常薄的小冊子《德宗請脈記》(光緒廟號德宗),雖然寫得恭恭敬敬而且結結巴巴,還是透出了不少消息。

首先,光緒即使在病重期間,依然被“兩宮”政治交惡的陰影籠罩著。小冊子寫道,由於“兩宮意見素深,皇太後惡人說皇上肝鬱,皇上惡人說自己腎虧”,顯然,光緒認為自己的病是因長期囚禁導致的肝鬱,而西太後則傾向於說光緒的病是自家的先天不足腎虧。所以,他把脈時就不敢實話實說。雖然兩宮各執一詞,但說了算的畢竟是西太後,光緒不願意人說他腎虧,很可能是不少醫生都秉太後的旨意說他腎虧。其實,做了多年的高級囚徒之後,肝鬱倒更接近光緒的真實症狀。看病必須考慮政治因素,這個病也就沒法好好的看了。

其次,即使在光緒病情加劇之時,他的病也沒有被認真對待過。給光緒看病的人被分成幾撥,各看各的,“各抒己見,前後不相聞問”,加上又不敢說實話,不是順著西太後的意思胡亂對待,就是開些不痛不癢的方子應付了事,以至於藥方裏居然有葡萄酒、牛肉汁和雞汁,近乎《紅樓夢》裏王道士開的“療妒方”。給光緒用的藥,也屬“假冒偽劣”之類,一次,光緒居然從藥裏揀出了蛀蟲。很難讓人相信,這是發生在皇宮大內裏的事情。

更進一步,凡醫生給光緒開的藥方,如果對症了一點,那麼就有可能被人改動。當醫者第一次開方之後,光緒不僅自己反複叮嚀不要改動,而且還派太監再三叮囑千萬不要改。如果不是以前方子屢屢改動,我們實在想像不出為什麼光緒會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