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裏昂所寫的《書》向讀者提問,邀請他們進入文本:“讀者們,看看你剛剛打開的書……你手裏拿的究竟是什麼?”這書已經不再出版了,但如果你能在圖書館裏找到,將會讓寫作課增色不少。

·課程開始:

今年,我們會在課上進行許多寫作訓練,今天我想先花些時間講講寫作者。

·問學生:“寫作者為何寫作?”(你可能會得到很多答案!)你可以向學生解釋,有些人寫日記或隨筆,這算一種私人寫作。但是,更常見的情況是,寫作者寫作的目的是將想法和別人分享。

“送給我”這個詞,出於賽蒙將軍小學時的出色老師卡莉·格裏森。當她的某個學生寫了優秀或特別的文章,她會說:“xxx(學生名字)送給我他寫的作品。”

寫作是為了將你的一部分“送”給“他人”——“他人”就是任何閱讀你作品的人。對我這樣的讀者來說,書就是作者送給我的禮物。當我打開一本書,感覺就像打開一份禮物——而我並不知道這份禮物是什麼。有時候,寫得非常好的書,對於我來說,就好像一份世間最珍貴的禮物,我甚至想對作者說聲“謝謝”,謝謝他送給我他的文字和思想。

現在我再來講講讀者。讀者對作者來講非常重要。作者需要讀者,為什麼呢?(因為沒有讀者,就沒人會來看你寫的東西。)好的讀者讀書時會做些什麼呢?

(那些熟悉“閱讀力”的學生,在這裏可以回顧一下“閱讀力”裏的策略。)

讀到有趣的部分,我會笑;讀到悲傷的部分,我會悲傷,或是哭泣;有時候,我也會感覺到書中懸念迭起。當我讀書的時候,我或許會開始進入書中,進行圖像化、提問、推測。也許,我會從一個新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我讀故我思!寫作充滿力量,因為它會邀請讀者來思考。好的作者會讓他們的讀者思考:他們的寫作可以讓讀者思考、感受、歡笑、痛哭,開始建立聯結、圖像化、提問、推測,或是直接改變想法。從現在開始,當我們寫作時,我們將不再隻是思考寫什麼,怎麼寫,而是思考我們為何而寫。我們會考慮讀者,確保我們的作品能夠邀請他們來思考。

·念一下謝爾·希爾弗斯坦的《邀請》。

·和學生一起討論這個《邀請》從誰那裏來,邀請誰。討論“請進來!請進來!”的意思。

邀請

如果你是夢想家,請進來。

如果你是夢想家、許願者、說謊者、希望者、祈禱者、買魔豆的人……

如果你會假扮,過來和我一起坐在火爐邊,因為我們要紡出亞麻金色的故事。

請進來!

請進來!

——謝爾·希爾弗斯坦

·展示一張晚會邀請卡,問學生是什麼,他們或許哪天也會得到一張。

·像謝爾·希爾弗斯坦一樣,解釋一下你也將邀請讀者參與思考,向他們發出“思考的邀請”。“思考的邀請”就是讓讀者在閱讀作品的時候進行思考。學生可以折一張空白紙來製作一張邀請卡,也可以抄寫黑板上寫好的內容,或是自己寫一張。

自製邀請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