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每節課以介紹一種寫作技巧為重點,下一節課務必要反複提到之前課程學習的寫作技巧。

參見第46頁的技巧課程,在本書中你會看到很多教師示範的例子。

教師示範:教師示範,怎樣從工作計劃表中抽取點子,以及如何使用寫作技巧來完成一段文字。

學生寫作:學生打草稿。根據不同年級,可以從10分鍾至20分鍾不等。

教師巡視: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在教室巡視,或與學生個別討論。

第三課:討論和修改

參見第23頁寫作力討論記錄。

討論(星星、願望和想法):每個星期學生都需要和一個夥伴討論,大聲朗讀他們最新的作文。討論不僅是為了提出讚賞或給予意見,也是為了練習思考。夥伴之間一起工作,教師可以每星期參與其中一組的討論。

修改:學生根據一份修改意見表,獨立進行修改。(參見第20頁)

第四課:分享和發表

發表:能否謄寫一篇好文章或者成功發表一篇文章,要由年級的不同來決定。沒有必要每篇文章都要發表。雖然我們鼓勵孩子發表一些他們寫出來的東西,但是文章的好壞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們都很清楚忙碌的一周時間很緊,尤其是遇到假期或是教師發展日的時候。在每周的寫作課程中前三個階段是很重要的,第四階段就不是必需的了。在本書第三部分中,沒有具體安排第三、第四天的課程內容。

分享:每周挑選3—4名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作文。學生可以自願參與或輪流參與。

二、課程計劃的實施

1.組織

唐納德·格雷維斯和露西·卡爾金絲率先為我們介紹了“寫作筆記簿”——這是一本特別的簿子,和別的用於文字記錄的簿子有所不同。寫作者必須時刻準備好,提筆來記錄想法、片段或生活中的一瞥等等,以作日後寫作之需。艾米·巴克納的“筆記簿須知”就是從寫作者的角度給我們的重要提醒:產生想法、腦力激蕩、組織想法。有些年,我花了很多錢為學生買小開本的筆記簿,因為我想讓他們覺得,寫作者的筆記簿是特別的,不同於學校的練習簿。我喜歡的寫作筆記簿,應該是一本真正的筆記簿,是那種因長久使用而磨損破舊的筆記簿,我每周都要拿著二十七本這樣的簿子回家打分。而且我還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小簿子中紙張尺寸的限製。筆記簿的尺寸限製了寫作者發揮,讓我接下來的打分更顯得難上加難。

多年來我一直使用寫作檔案夾:一個有三個袋子的檔案夾,學生可以用來分類存放他們的計劃、草稿和發表的作品。但是檔案夾太大的話放不進課桌裏,單張的紙老是掉出來,而且那些袋子也沒有被很好地歸類。

在這個不成功的經驗之後,我找到一個有些沉悶但又非常有效的辦法,可以用來將計劃、草稿和其他紙張歸類:使用活頁夾。我發現大家都能夠用不同的辦法讓學生把寫下來的東西歸類,有些人甚至認為一本真正的筆記簿可以培養出真正的作家。的確,活頁夾讓學生更容易抽出或是加入紙張,而且可以將作文按照不同的策略分門別類。

寫作技巧:每節課以介紹一種寫作技巧為重點,下一節課務必要反複提到之前課程學習的寫作技巧。

參見第46頁的技巧課程,在本書中你會看到很多教師示範的例子。

教師示範:教師示範,怎樣從工作計劃表中抽取點子,以及如何使用寫作技巧來完成一段文字。

學生寫作:學生打草稿。根據不同年級,可以從10分鍾至20分鍾不等。

教師巡視:學生寫作時,教師可以在教室巡視,或與學生個別討論。

第三課:討論和修改

參見第23頁寫作力討論記錄。

討論(星星、願望和想法):每個星期學生都需要和一個夥伴討論,大聲朗讀他們最新的作文。討論不僅是為了提出讚賞或給予意見,也是為了練習思考。夥伴之間一起工作,教師可以每星期參與其中一組的討論。

修改:學生根據一份修改意見表,獨立進行修改。(參見第20頁)

第四課:分享和發表

發表:能否謄寫一篇好文章或者成功發表一篇文章,要由年級的不同來決定。沒有必要每篇文章都要發表。雖然我們鼓勵孩子發表一些他們寫出來的東西,但是文章的好壞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我們應該更加關注過程而不是結果。

我們都很清楚忙碌的一周時間很緊,尤其是遇到假期或是教師發展日的時候。在每周的寫作課程中前三個階段是很重要的,第四階段就不是必需的了。在本書第三部分中,沒有具體安排第三、第四天的課程內容。

分享:每周挑選3—4名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作文。學生可以自願參與或輪流參與。

二、課程計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