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閱讀理解和閱讀力

“寫作工作坊”和“寫作特征”這兩項卓越的研究成果,重新勾畫了過去二十年來教師教授寫作課程的圖景。通過使用這兩種方法,教師有了工具和語言來指引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寫作。同樣,在20世紀80年代,戴維·皮爾森有關熟練閱讀者的研究也改變了我們對於如何提供閱讀指導的想法。閱讀理解再也不是每一篇文章讀完後所提出的十個問題,而是教會學生特定的思考方法,幫助他們與文章互動,從而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理解的指導上,理論研究結果促使教師研發出一套普遍適用的課程框架和通用的教學語言。

十年前,我提出了“閱讀力”這個概念,把它應用在我所在學校教師教授閱讀的實用方法上。這種方法可以稱為“元認知”,也就是認知認知本身。它主要將閱讀集中在五個特別的理解策略上——聯結、提問、圖像化、推測和轉化——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閱讀不僅是要知道書裏在講些什麼,而且也涉及讀者腦中在想些什麼。感謝戴維·皮爾森的研究,閱讀不再是你和學生一起“做”一件事,而是你“教”學生一件事。縱觀全國的教學現狀,許多閱讀計劃還是缺少了理解指導這一環。

熟練的閱讀者能夠:

·聯結

·提問

·圖像化

·推測

·決定重要性

·分析及綜合文章

·理解

二、從閱讀到寫作

回顧過去,我相信“寫作力”源自我和兒童文學之間的強烈聯係。文學一直是我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我經常使用繪本、小說,還有非虛構類文章作為我的教學材料和出發點,這是我的教學方式。我的學生都非常熟知,我的大部分課程都是由一本書開始的。那些熟悉我的“閱讀力”的讀者也知道,繪本在教學和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上起到了關鍵作用。我也為教師羅列了許多“閱讀力”書單,可以用於不同策略的教學和實踐。

你讀得越多,你就會寫得越多。你讀的東西越好,你就會寫得越好。

——安妮·迪拉德

閱讀上百本書,根據不同的策略將它們進行組織整理,會帶給我無法描述的歡樂。我為一本新書,一個新題目甚或一個新版次而存在。有人或許覺得我瘋了,花那麼多時間在書上,讀到三更半夜,還要決定哪本書采用哪種策略。“你怎麼有時間?”他們問。當我坐在一堆平鋪開來的新書前,時間驟然停止。我打開一本書,心跳加速,熱切地想發掘埋藏於封麵底下的寶藏。我喜愛體味用字,細品圖畫,讓自己去感受、歡笑、哭泣、思考。我熱愛紙張在手中的感覺,喜歡沒有翻開的書香氣味。我總認為,作者寫的文字是賜予我的禮物,有時我想歸還那份禮物,但有時,那些文字可是我珍視的寶貝。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把它們放在我的枕頭底下,直到書本變舊,變殘。書就是那麼美好。

3.閱讀理解和閱讀力

“寫作工作坊”和“寫作特征”這兩項卓越的研究成果,重新勾畫了過去二十年來教師教授寫作課程的圖景。通過使用這兩種方法,教師有了工具和語言來指引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寫作。同樣,在20世紀80年代,戴維·皮爾森有關熟練閱讀者的研究也改變了我們對於如何提供閱讀指導的想法。閱讀理解再也不是每一篇文章讀完後所提出的十個問題,而是教會學生特定的思考方法,幫助他們與文章互動,從而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理解的指導上,理論研究結果促使教師研發出一套普遍適用的課程框架和通用的教學語言。

十年前,我提出了“閱讀力”這個概念,把它應用在我所在學校教師教授閱讀的實用方法上。這種方法可以稱為“元認知”,也就是認知認知本身。它主要將閱讀集中在五個特別的理解策略上——聯結、提問、圖像化、推測和轉化——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閱讀不僅是要知道書裏在講些什麼,而且也涉及讀者腦中在想些什麼。感謝戴維·皮爾森的研究,閱讀不再是你和學生一起“做”一件事,而是你“教”學生一件事。縱觀全國的教學現狀,許多閱讀計劃還是缺少了理解指導這一環。

熟練的閱讀者能夠:

·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