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

·圖像化

·推測

·決定重要性

·分析及綜合文章

·理解

二、從閱讀到寫作

回顧過去,我相信“寫作力”源自我和兒童文學之間的強烈聯係。文學一直是我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我經常使用繪本、小說,還有非虛構類文章作為我的教學材料和出發點,這是我的教學方式。我的學生都非常熟知,我的大部分課程都是由一本書開始的。那些熟悉我的“閱讀力”的讀者也知道,繪本在教學和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上起到了關鍵作用。我也為教師羅列了許多“閱讀力”書單,可以用於不同策略的教學和實踐。

你讀得越多,你就會寫得越多。你讀的東西越好,你就會寫得越好。

——安妮·迪拉德

閱讀上百本書,根據不同的策略將它們進行組織整理,會帶給我無法描述的歡樂。我為一本新書,一個新題目甚或一個新版次而存在。有人或許覺得我瘋了,花那麼多時間在書上,讀到三更半夜,還要決定哪本書采用哪種策略。“你怎麼有時間?”他們問。當我坐在一堆平鋪開來的新書前,時間驟然停止。我打開一本書,心跳加速,熱切地想發掘埋藏於封麵底下的寶藏。我喜愛體味用字,細品圖畫,讓自己去感受、歡笑、哭泣、思考。我熱愛紙張在手中的感覺,喜歡沒有翻開的書香氣味。我總認為,作者寫的文字是賜予我的禮物,有時我想歸還那份禮物,但有時,那些文字可是我珍視的寶貝。我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把它們放在我的枕頭底下,直到書本變舊,變殘。書就是那麼美好。

有一天,我又坐在了一堆新繪本前,根據閱讀策略將它們分類。突然,一個想法躍入腦中。為什麼現在我對根據不同閱讀策略將書分類是如此駕輕就熟,不管這是一本“聯結”的書,還是一本“提問”的書?這是怎麼做到的?可能人們會認為那是因為我做了很多次,也許會說因為我很聰明!但是仔細想想,答案其實和我個人無關,就算我有豐富的經驗和過人的才智也毫無用處。我不得不說,這是因為和寫作有關。寫成的作品邀請我思考,邀請我提問、聯結、圖像化,還有推測。突然之間,就在那一刹那,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閱讀力”——寫作的角度。

我們花了十多年時間,要求學生在閱讀時留意好的作者如何寫作。不過,先讓我們停一停,問問自己這是怎麼做到的,為什麼我們覺得對一些書有感覺,對另一些則沒有?讀到這本書時,提問自然產生,但讀那本時卻沒有?為何某些書讓我們腦中容易產生形象?答案是,因為作品本身邀請我們這麼做。

好的作品自然地讓讀者產生聯結,提出問題,推測發展,圖像化和令讀者發生改變。但是否所有寫作者都明白這些策略,在寫作時腦中有這些概念呢?這些概念能否影響他們的寫作?寫作者要怎麼努力才能讓他們的作品影響讀者?是技巧?是主題?這些是“寫作力”中的問題。就如同思考是“閱讀力”的原則,思考也是“寫作力”的中心。不過,不是要求寫作者思考自己所寫的東西,恰恰相反,“寫作力”是要求寫作者思考讀者閱讀的過程。思考聯結著寫作和閱讀。當我們閱讀,我們的一隻眼睛看著書頁,另一隻則在我們的腦中,找尋和文章互動的方法,讓我們更加理解文章;當我們寫作,我們的一隻眼睛看著紙張,另一隻則在我們的讀者身上,找尋方法來確保互動的發生。

所以,什麼是“寫作力”?那是一種符合以下特點的寫作指導:

·有係統性的

·為寫作加入思考

·是聯結閱讀指導和寫作指導的方式

·重心在寫作過程中的步驟和技巧,而不是作品

·專注於為何寫作,而不是寫什麼,怎樣寫

·並不是用來取代“寫作工作坊”或寫作特征,而是將這些策略整合

·為寫作提供主題、示範書和指導

已經在課堂上使用“閱讀力”策略的教師,隻需著眼在閱讀課和寫作課的相同策略上,就能輕易將閱讀和寫作聯係起來。比方說,在學年的開始,假如閱讀課的重點是建立聯結,那麼寫作課的重點就是邀請讀者建立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