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女人則說:“這孩子也不歸我,也不歸你,把他劈了吧!”所羅門判斷出不讓殺孩子的才是真正母親,便把孩子判給她。這個例子同上例的道理一樣,所羅門是根據在有成本約束的條件下兩個女人的不同反應,來判斷孩子真正的母親,所羅門的智慧是讓兩個女人的反應受成本約束,這成本是把孩子劈開。
例子之三,張五常教授有時會問向他索要書法的“粉絲”一個問題,他的書法怎樣;如果你說好,他又會問你值多少錢;有人會討好地說出一個高價,他立即同意按這一價格賣給你。張五常教授出售過少量書法作品,其用意在於獲悉對於其書法的可信評價。買者比索要者的評價當然可信,因為有成本約束。這個道理還表現於其他許多事例。期市有發現未來價格的作用,那價格之所以可信,發現者是受成本約束的。如果一大群人說某股票價格會上漲,另有少數人說會下跌,但他們最終都不會因為說什麼而付代價,那麼他們的說法,無論人多人少都不可信。女人也許比男人更明白這個道理,當一個男人說愛一個女人,老練的女人會要求你送一枚鑽戒。
她不會聽你說,而要看你的行動,因為行動受成本約束。
回到國有資產轉讓和定價,有人說賤賣,有人說沒有,因為他們無論說什麼都沒有代價,所以其說法都不可信。在這裏讓說法變得可信的辦法也是加進成本約束。具體而言,你說賤賣了,那好,加一點錢賣給你;如果還有人說賤賣了,那再加一點錢,你買去;你說沒有賤賣,那好,按同樣的價錢,你賣給我。這要求可能苛刻了一些,可以退一步。你說賤賣了,那你去找一個出更高價錢的主顧來,否則憑什麼說賤賣了呢?你說沒有賤賣,那你有義務找一個賣主,比如我出同樣的價錢,否則憑什麼說沒有被賤賣呢?爭議的個人,誰接受這種約束,誰的說法可信。概言之,賤賣與否,得有一個參照價;而你尋找參照價必須受成本約束,參照價才可信。
當然,這隻能平息爭議,並沒有提供一種國有資產轉讓的定價方法。不過這啟發我想出一個建議:
國有資產轉讓,可以先由相關主管部門和一個有意願的買主談判出一個方案,作為底案,全部公布,然後在底案的基礎上競價拍賣。其中隱含一個問題,即吸引底案談判者的激勵問題,可通過規定一個折價解決。現在國有資產轉讓被議論紛紛,要害其實不在於定價多少,而在於轉讓沒有通過一個公開操作的議價程序。公開操作的議價程序可以提供可信的參照價,供人們判斷國有資產轉讓是否最大化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