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男人說愛一個女人,老練的女人會要求你送一枚鑽戒。她不會聽你說,而要看你的行動,因為行動受成本約束。本文討論聚訟紛紜的國有資產轉讓和定價。現在爭論的焦點是,國有資產有沒有被賤賣。坦率地講,我不知道國有資產有沒有被賤賣,但是我知道有一個辦法可以判斷國有資產有沒有被賤賣。什麼辦法呢?且讓我先講三個啟發我想出這辦法的例子,再講是什麼辦法。
例子之一是趙高試驗,見於《史記·秦始皇》。我先把太史公的原話抄在這裏,然後再翻譯成白話: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翻譯為白話是:趙高想為亂篡位,卻擔心其他大臣不服,於是先作了一個測驗,把一隻鹿獻給秦二世,卻說:“這是馬。”秦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秦二世又問旁邊人,有的人沉默不語,有的人為討好趙高說是馬,也有人說是鹿。趙高後來就暗中把那些說鹿的人殺了,因此沒有人敢再得罪他。這就是指鹿為馬這一典故的來曆。
這一典故後來被引申為顛倒黑白,但故事本身講的是一種信號甄別方法。趙高預謀為亂篡位,哪些大臣會不服呢?這是趙高想預先獲得的信息。他設計指鹿為馬這種測試,按君臣倫理等於為亂,但憑當時的勢力格局又不會算他為亂。現在搞實驗經濟學的那些人,對趙高試驗不知作何感想,其試驗的真實性比趙高試驗差遠了。這個試驗的厲害之處是,你無法掩飾自己。在一些場合,為了討好某人,你可以心口不一,指鹿為馬,因為沒有代價。但在趙高所設計的這個測試中,說鹿,說馬,都有殺身之禍的風險,這是一種極嚴厲的成本約束。至於趙高後來暗中把那些說鹿的人殺了,是他獲得信號後改變他人期望值的一種做法。
例子之二是所羅門斷案。所羅門是古代以色列王國的第三代國王,智斷兩妓女爭子案的故事載於《聖經·列王記上》第3章。一天,兩個妓女前來申訴,其一說:陛下,我和這婦人同住一個房間。
我生了一個孩子,三天以後這婦人也生了一個孩子,房間裏再沒有別的人。夜裏這婦人睡覺的時候,把自己的孩子壓死了。她半夜醒來,趁我睡著,把我的孩子抱去,把她已經死了的孩子放在我的懷裏。
天亮要喂奶的時候,我才發現懷裏的孩子是死的,仔細察看,並不是我生的孩子。另一個女人趕緊說:“不對,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她的。”兩人爭執不休。所羅門令人拿刀來,要把孩子劈開,兩人各一半。一個女人說:“求我主將孩子給那婦人吧!萬不可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