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業家郭勝華曾說過:“不要放棄任何商機,即使在危機當中也要有尋找商機的眼睛。”在浙商的眼睛裏,他們所經曆的每個危機當中都蘊涵著難能可貴的商機,他們認為危機越是嚴重,商機則越大。
在危機麵前,如何化解危機的智慧在每一位浙商身上都發揮得盡善盡美。然而,作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不但要善於應對危機、化險為夷,還要像浙商一樣,在危機之中尋找商機,趁“危”奪“機”。
浙江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領導飛躍集團,從幾百元起步,曆經15年的發展,使其成長為資產十億元的大型現代化民營跨國企業集團以及行業的排頭兵。
當年飛躍集團在拉美地區的市場剛剛打開時,墨西哥的經濟危機就迎麵而來,一時之間飛躍集團在拉美的銷售市場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在眾人不知所措的時候,邱繼寶似乎看清楚了這場危機背後的東西。麵對市場變幻,麵對嚴峻的現實,邱繼寶沒有慌亂,他冷靜地分析形勢,認為危機雖然衝擊了當時的市場,但危機使這一地區的貨幣貶值,而我國人民幣卻十分堅挺,再說國家對進口高新技術、設備一律實行鼓勵政策,這是引進高新技術、大規模實施技術改造的好機會。
想好以後就馬上行動,邱繼寶收購了日本的一家小型工廠,聘用了許多專家和科研人才開發高新產品;另一方麵,舉債斥巨資搞技改,從美國、韓國和台灣地區引進數百台世界先進的加工設備。兩個重大的戰略措施,一下子將飛躍集團領入了嶄新的發展階段。由於抓住了機遇,引進了高新技術設備,企業不僅提前兩年實現了裝備自動化,而且節約投資上千萬。
浙商邱繼寶的成功在於,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在危機來臨的重要關頭,他趁“危”奪“機”,改進了技術,保持了企業再一次的順利發展。
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曾說過:“假如你認為這是一個災難,災難已經來臨;假如你認為這是一個機遇,那麼機遇即將形成。”馬雲堅信,好企業在逆境中照樣可以崛起,並特別強調,優秀的企業家必須學會比別人提前適應這個環境,誰先適應誰就有機會。做企業至少是五年和十年的考慮,兩三年的災難不算什麼災難,反而是抓住機會的好時機。
領導著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的馬雲,對中國的一係列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高度認同。
他指出:“中國政府第一時間行動,推出拉動內需的十項重大舉措,更是大手筆地在兩個月內四次降息,這為未來經濟複蘇打下了基礎。”
當時,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與馬雲的觀點巧妙地前後呼應起來。馬蔚華剛講完“救企業就是救自己”,馬雲隨後就大聲疾呼:“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我堅信三年以後,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將會有更加完善的貸款體係給中小企業。即使跪著,我也得最後倒下。”
馬雲在演講中反複呼籲,中國企業家們應該從危機中站出來,發揮企業家精神,在危機之中看到危機背後的東西,勇於擔當、共同應對。
馬雲再次講道:“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危機,那次我的口號是成為最後一個倒下的人。而且,我那時候堅信一點,我困難,有人比我更困難;我難過,對手比我更難過,誰能熬得住誰就贏。放棄才是最大的失敗,假如你關掉你的工廠,關掉你的企業,你永遠沒有再回來的機會。”
馬雲最後表示:“十年以後社會將進入新的時代,市場將會更加繁榮。21世紀的第一次陣痛告訴我們,隻有更加開放、更加具有眼光,在危機之中抓住機遇才能走得更久。”
每當危機降臨的時候,都會對商人造成巨大的壓力。假使你一味地去擺脫,消極地去回避,為此失去主動進攻的權利,到最後隻會被危機撞擊得體無完膚。保持著浙商一樣的對待問題的心態,巧妙地將危機轉化成機會,善於用自己的冷靜和智慧從危險之中挖掘機會。
沒有黑夜,就不會有黎明!危機中蘊藏機遇,機遇隻垂青有準備頭腦、善於發現的人,猶如浙商一樣。反之,愚笨的人則往往錯過它卻抱怨命運的不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