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做人成功的良好交際習慣(4)(3 / 3)

人,也為別人所熱愛的人。

對來自無意間的傷害它是寬厚;對竊竊私語它是漠視;對敵意的攻擊它是忍讓;對相左的見解它是理解;對前輩它是尊敬;對後生它是嗬護;對弱者它是愛心,對幼稚它是寬容。在這個世界上久演不衰的男女雙人舞中,男人的豁達是女人心中最動聽的華爾茲,隻要這個旋律一直演奏下去,女人就不會脫掉那雙紅舞鞋,而終生成為你的紅粉知己。

明朝山東濟陽有個叫董篤行的在京城做官。一日,接到家信,說因蓋房砌牆與鄰居發生爭執,讓董篤行用官方的權力來幹涉一下。董看後,馬上給家裏人回了一封信:“千裏捎書隻為牆,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牆又何妨?”家人看信後,便照做了,讓出了兩牆之地。鄰居知道後,也很受感動,也主動向後讓出兩牆之地。這樣中間就讓出了一塊空地,人稱“仁義胡同”。

清朝中期,也發生了一件類似的事。清朝康熙年間,安徽桐城有個才子,叫張英。他中了進士後,深受皇帝賞識,官越做越大,直至文會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就是人們常說的宰相。張英在京城做了大官,他老家的親人便一個個神奇起來。

這一年,張家打算擴建府第,於是讓鄰居讓出三尺寬的地麵,以便張家修砌院牆。這家姓葉的鄰居也是當地的一個大戶,它的主人是與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所以葉家根本不買張家的賬。張家的人於是就寫了一封信送到京城,家裏人認為張英的官比葉侍郎大多了,隻要張英發句話,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張英看了信後對家人的做法很反感,就寫了一封回信:“千裏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的人看了以後,對自己的狹隘心胸感到慚愧,於是主動把院牆退後三尺,重新砌了一道牆。

葉家的人聽說張家派人進京送信,正感到焦慮不安,忽然看到張府讓地三尺,十分納悶。派人一打聽,原來是張英的主意。葉侍郎非常感動,叫家人也把自家的院牆主動後移三尺,這樣兩家的院牆之間就有了六尺寬的地帶,形成了一條通道,人稱“六尺巷”。

董篤行和張英都是有權有勢的人,特別是張英,身為宰相,一人之

下,萬人之上,莫說隻要鄰居的三尺地,即便是讓鄰居搬家也並非什麼難事,但如果那樣做了必定會為天下恥笑。他不以權壓人,說明他重義輕利,是品德高尚之人,不同於流俗。果然,他寬以待人,以德待人,感動了別人,結果兩家得以和睦相處,並贏得鄉裏人的一致稱讚。

為了人生的理想和信仰,我們的確需要努力爭取,乃至為之拚搏戰鬥,但如果凡事都要與人爭執計較,錙銖必較,睚眥必報,就會把生活變成沒完沒了的瑣事之爭,自己也會終日被憤怒和怨氣所包圍,無從把握真正關鍵的機遇。如果任憑種種瑣事幹擾自己的生活,毫不吝嗇地把寶貴的精力耗費其中,煩惱和困惑就會像影子一樣跟著你;你如果總是有意無意地希望以自己的意圖來決定一切,那麼一個小小的失誤就會被你的心靈放大得糟糕透頂。

一個人應有博大的胸懷,天空大,比天空大的是人心。天空收容每一片雲彩,不論其美醜,所以天空廣闊無邊;高山收容每一塊岩石,不論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壯無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所以大海浩瀚無涯。

隻要心量夠大,夠慈愛大度,無論什麼煩惱在你麵前都不能成為煩惱,無論多大磨難在你麵前也不能成為磨難,因為你都裝得下、盛得下、容得下。

與他人分享榮譽和工作成就在你工作上有特殊表現而受到肯定時,千萬別忘了分享榮耀,否則這份榮耀會為你帶來人際關係上的危機。謹記這個忠告,你就會受益無窮的。不論在什麼樣的場合都適用,而且屢試不敗。工作上有了業績,升職了,加薪了,不妨和同事們慶祝一番,對老板說聲“謝謝”,對下屬的配合與支持表示真誠的感謝,甚至是嘲笑過你的人,也要為他們給了你前進的動力而有所感謝,回到家中也不要心安理得地享受舒適的床鋪、可口的飯菜,擁抱一下辛苦持家的妻子和養育自己的父母,讓大家都感到你內心真誠的感激而一並與你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