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做人成功的良好交際習慣(4)(2 / 3)

一個人隻有學會了分享,才能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我們盡管可以大量給予他人同情、鼓勵、扶助,而那些東西,在我們自身,是不會因“給予”而有所減少的。相反,我們給人越多,我們自己所有的也越多。我們把善意、同情、扶助,給人越多,我們收回的喜悅、同情、扶助也就越多。

一名教徒來到了先知麵前,問道:“地獄在哪兒?天堂又在哪兒?”先知沒有回答他,而是拉著他的手,領著他穿過了一個黑暗的過道,打開了一扇鐵門,走進一間擠滿了人的大屋。屋子當中,在一個熊熊燃燒著的火堆上,吊著一個大湯鍋,鍋裏的湯飄散著令人垂涎的香味。湯鍋

的周圍,擠滿了麵黃肌瘦的人們。他們互不相讓,都想得到鍋裏的湯。他們每個人手裏都拿著一個好幾尺長的大湯勺。勺子舀湯的一端是鐵碗,勺把則是木製的,免得燙手。這些饑餓的人們圍著湯鍋貪婪地舀著。舀湯勺的柄非常長,一勺湯又非常重,即便是身強力壯的人也不可能把湯喝進自己嘴裏。而不得要領的那些人,不僅燙了自己的胳膊和臉,還把身邊的人也燙傷了。於是,他們互相責罵,進而大打出手。先知對教徒說:“這就是地獄!”

他們離開了這座房子後,很快就再也聽不到身後可怕的叫聲了。他們在一條黑暗的過道裏走了好一陣子,來到了另一間屋子。同前麵一樣,屋子中間有一個熱湯鍋,許多人圍坐在旁邊。每個人手裏拿著長柄湯勺,跟剛才在地獄裏看到的是一個樣子。但是,這裏的人很有教養,鍋旁總保持兩個人,一個舀湯,讓另一個人喝。如果舀湯人累了,另一個人就會拿著湯勺來幫忙。這樣每個人都能心平氣和地吃到東西。先知對教徒說:“這就是天堂!”

每個人都有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而這種意識也批成為體諒別人的障礙。假如說成功是有秘訣的,那就是要具備體諒別人立場的能力。也就是以自己的立場觀察,以別人的立場思考的能力。

及時原諒別人的錯誤中國人津津樂道:“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能撐船。”又有一句口頭禪:“大人不計小人過”,即不與別人一般見識,首先在氣度上戰勝對方,讓對方感覺到他自己是斤斤計較的小人,心裏無招架之功。這種“大人”是胸懷寬廣的君子。《菜根譚》中更認為:“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已的根基。”為人處世隨

和,一麵後退,一麵心情愉悅地讚賞別人,這是“君子”風範,是“大人”的處世哲學。寬厚的性情在與人交往過程中容易讓對方感到安全,沒有戒備的鬆懈有利於彼此交流真實的情感,而通往對方內心深處的大門也就暢通無阻。

而有的人恰恰相反,他們往往心胸狹隘,小肚雞腸,總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凡事斤斤計較,不肯吃虧,對別人的過失總是耿耿於懷,時時想著揪別人的小辮子。有一則小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太太多年來不斷指責對麵住的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幹淨,看,她晾在外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直到有一天,有個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麵的太太衣服洗不幹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這個太太的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幹淨了嗎?”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髒了。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一些人,看什麼都不順眼,永遠覺得命運對自己比較壞,但在傾聽他們的怨言之後,總會發現有句老話說得很妙: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們看到別人問題,總比看到自己的問題容易些;而把錯怪給別人,也比檢討自己來得容易。盡管檢討自己和責怪自己,不是一回事了,但總起來說,這些人常從年輕憤怒到老,遇上有人過得比自己好,就想上前咬他一口,斜視久了的眼睛看什麼都不順眼。

他們還常常睚眥必報,為了一點小事而破口大罵,或大打出手,甚至采取極端的手段報複別人,使得報複這把雙刃劍在傷害了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實際上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精神傷害和打擊並不是由於什麼失敗、挫折,而是由於狹隘思想、虛榮心和“麵子”造成的認識上的偏頗和片麵,把很小很小的問題看得很大很大,甚至超過生命。

而豁達正是斤斤計較、心胸狹窄的天敵。豁達,是人生的一種美,也是人生的一種藝術。豁達的人,瀟灑、坦蕩、熱情、開朗,決不會為生活瑣事所困擾。他猶如一條滔滔奔流的大江,滾滾東流,直衝大海。豁達的人有著驚人的免疫力,任何尖刻、勢利、貪婪、嫉妒等惡習都與他無緣。他不會文過飾非,更不會暗箭傷人。他光明磊落,是個熱愛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