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站得遠,我們就走近,距離便會縮小;別人若冷漠,我們持以熱情,就會逐漸熱絡。唯有主動付出,才有豐盈的果實得以收獲。能夠付出的人肯定是富有的人,而能把自己正需要的東西送給別人則是更高一層的人生境界。
彼特是一位會計師,一個滿懷雄心壯誌的企業新貴,他告訴自己,凡事一定要精打細算,絕對不能浪費任何資源,絕不放棄任何機會,要讓自己隨時保持在優勢狀態,無論大小事情,絕不讓別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還運用了一些神不知、鬼不覺的手腕,把許多同業人士壓在自己底下,以確保自己的地位。
果然,彼特獲得了豐富的收入,占盡了所有的好處,成了一個高高在上的商場大亨。可是他並不快樂!總覺得生活中好像少了點什麼,於
是他越來越憂鬱,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少了,最後,他得了輕微的憂鬱症。
一個朋友介紹他去看一位心理治療師,治療師在了解了他的情況後,隻在他的醫囑上寫了一句話:“每天放下身段,去幫助一個身旁的人。”然後,便要他先回去,兩個禮拜後再來回診。彼特覺得莫名其妙,但還是把處方拿回家了。
兩個禮拜以後,彼特又來到治療師麵前,但這次卻是堆滿笑容地推開了門。“情況怎麼樣?”治療師問道,彼特主動回答:“真是太奇妙了!當我肯犧牲自己的時間、精力,去替旁人服務後,反而會得到一種說不出口的欣喜感呢。”
俗話說“助人是快樂之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如坐蹺蹺板一樣,不能永遠固定,一會兒這一端高,一會那一端低,如果你總想占據高高在上的那一端,那麼對方是不會陪你玩下去的。一個永遠不吃虧、不願讓步的人,即使真討到了不少好處,也不會快樂。因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個靜止的蹺蹺板頂端,雖然維持了高高在上的優勢位置,但整個人際互動卻失去了應有的樂趣,對自己或對方都是一種遺憾。
巴勒斯坦有兩片海。一片是活水,魚兒在水裏遊。貪玩的水花點綴著海岸。海邊樹木枝繁葉茂,饑渴的樹根伸進海裏,吮吸滋潤的海水。約旦河用山間亮晶晶的溪流造就了這片海。於是海水在陽光下歡歌。人們在海邊建房,鳥兒在海邊築巢,所有的生命都因為海的存在過著更加幸福的生活。
約旦海繼續南流,流進另一片海。這裏沒有遊動的魚兒,沒有飄舞的樹葉,沒有鳥兒的鳴叫,沒有孩子們的歡笑。行人改走別的路,除非事情緊迫。水上空氣凝重,不管是人還是走獸飛禽都不喝這裏的水。
兩片海相距不遠,為什麼差別竟如此大?這不能怪約旦河,注入到兩片海裏的約旦河水是一樣的;也不能怪海水所在的土壤,或者海邊的鄉村。區別在這兒:加利利海接納約旦河水,但並不守著河水一滴不放。約旦河每流進一滴水,加利利海就流出一滴水。接受和付出以同樣的速度在進行。另一片海則十分“精明”,小氣地把河水儲存起來。無論你怎麼利誘,它就是沒有那種慷慨的衝動,滴水不放。
加利利海懂得付出,所以能活下來;另一片海絲毫不肯付出,被人們稱之為“死海”。
世上有兩種人,他們的行為方式就像這兩片海:一個願意付出,樂於奉獻,另一個則把自己封閉起來,保護起來,不肯奉獻或犧牲自己哪怕一點點利益。
我們付出,是因為我們願意把所擁有的與他人分享,讓我們領會自己的豐富有餘,多一分歡喜和輕鬆的感覺。是啊,也許你不經意時的一個關愛,足以溫暖別人的一生。愛就像明媚的陽光一樣可以照徹寒冷的心房,愛就像夏日炎炎午後的一場驟雨。夏日的酷暑,彌漫著幹燥的空氣,隻消一陣微風,便能吹得塵沙四處飛揚,草木也顯得了無生機。但就在這煩悶的午後,突然下了一場驟雨,萬物頓時獲得滋潤,充滿生氣。
現今社會人心枯萎,仿佛是久旱不雨的荒涼沙漠,一件小事都可以掀起滿天塵埃,叫人睜不開眼睛。這時,能夠恢複人們內心原有滋潤且帶來生氣的驟雨,就是每個人關懷別人並相互謙讓的心。
微不足道的事也好,不受矚目的事也好,若是人人都能發自內心,做對他人及社會有益的事,不但自己幸福,別人也會幸福。這就像一場午後的驟雨,每個人的心中都能感受到喜逢甘霖的幸福。
愛的本身就是一陣震顫的弦音,一種花香的彌散,持久、熱烈而又延己及人,從一雙手到另一雙手,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當人的靈魂被愛澆灌之後,它所飄逸出來的,隻會是人性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