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完善自我的良好職業習慣(7)(1 / 3)

她來到了波多黎各,希望自己有個好運氣。但是她不懂得西班牙語,為了熟練語言,她花了三年的時間。在波多黎各的日子,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訪,隻是有一家通訊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國去采訪暴亂,連差旅費也是自己出的。

在以後的幾年裏,她不停的工作,不停的被人辭退,有些電台指責她根本不懂得什麼叫主持。

1981年,她來到了紐約一家電台,但是很快被告知,她跟不上這個時代。為此她失業了一年多。

有一次,她向一位國家廣播公司的職員推銷她的傾談節目策劃,得到他的首肯。但是那個人後來離開了廣播公司。她再向另外一位職員推銷她的策劃,不久後,這位職員突然對此不感興趣。她找到第三位職員,要求他雇用她。此人雖然同意了,但他卻不同意搞傾談節目,而是讓她搞一個政治主題節目。

她對政治一竅不通,但她不想失去這份工作,於是她“惡補”政治知識。

1982年夏天,她主持的以政治為內容的節目開播了,憑著她嫻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風格:讓聽眾打進電話討論國家的政治活動,包括總統大選。

這在美國的電台史上是破先例的。她幾乎在一夜之間成名,她的節目成為全美國最受歡迎的政治節目。她叫莎莉?拉斐爾。現在的身份是美國一家自辦電視台節目主持人,曾經兩度獲全美主持人大獎。每天有80萬觀眾收看她的主持節目。

在美國的傳媒界,她就是一座金礦,她無論到哪家電視台、電台,都會帶來巨額的收益。

莎莉?拉斐爾說:“在那段時間裏,平均每1.5年,我就被人辭退一次,有些時候,我認為我這輩子完了。但我相信,上帝隻掌握了我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這一半就越大,我相信終會有一天,我會贏了上帝。”

困境中,隻要我們目標明確,就能盼來美好的明天和希望。一位詩人說過:“把生命的悲哀棄於指縫,把希望的絕唱托於掌心,當我們以優質的思維、優秀的意誌,舒展這般從容不迫的瀟灑自如,入詩的便是淨化的語言,入夢的便是過濾的先知。”希望讓我們充滿信心,讓我們堅持下來,最終戰勝困境。希望是逆境中的北鬥星,沒有希望指引,也就沒有了生活的意義和興趣。

一位現在擁有幾千萬資產的成功者在談到成功的原因時,說了一句發人深思的話:困境是成功的前提和動力。當年這位成功者高考落榜,父母親都有病,生活的重擔落在他一個人肩上。他沒有氣餒,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壓倒,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在充分計劃的基礎上,他先找了一份臨時工作,白天努力工作,掙錢養家,晚上照顧雙親睡下後,再刻苦學習經濟管理方麵的專業書籍,為自己充電。“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和幾個懂汽車維修的朋友合夥開了個汽修廠,沒想到生意出奇的好,廠子越做越大。因為他上過學又懂得企業管理,朋友們選他當了“頭兒”。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發展成現在擁有5家分公司的規模。如此看來,厭世、逃避都是對待困難的消極辦法,除了抱怨就是歎息,將永無出頭之日,對擺脫困境沒有任何的幫助。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是社會發展必然規律。在焦灼和煎熬之中,我們除了要經受無邊無際、無窮無盡的苦難;更要痛定思痛,

梳理淩亂的羽毛,舔幹傷口的血跡,透過迷朦的淚眼,穿越烏雲飛度的現實,洞察陽光燦爛的未來。

困境無處不在,困難無時不有。但困難一旦被踏在腳下,就會成為我們登高的階梯。一次困境超越,就是人生的一次飛躍。

“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已是一個老理,也是一個死理。這話,連小孩子都會說。可見,在這個世界上,失敗的事、失敗的人實在太多。幾乎大部分看來滿盤贏的人,都可能遭遇過滿盤輸的場麵;幾乎每張成功的笑臉背後,都有過失敗的淚痕。可以肯定的是,他們都能“橫眉冷對千夫指”,擦幹眼淚,爬起來,繼續迎向戰鬥。失誤是我們學習的另一種教材,它可以給我們啟示,使我們避免重蹈覆轍,並且具有極大的說服力,可供其他人借鑒。

主動出擊天地寬

現代社會是一個分工與合作的社會,公司的運作也是如此。每個員工都有各自的任務與職責,隻有每個人都能勝任其職,才能使公司不斷創造利潤,不斷得到發展。一旦你對自己的崗位無法勝任的話,勢必會影響整個部門、整個公司的運轉,這樣一來,別說什麼晉升了,就連你能否被留用都成了問題。所以說,每個員工都能獨當一麵,使老板也是公司的需要,你隻有能在自己的崗位上獨當一麵,才能成為晉升道路上的佼佼者,否則,你就必須加倍努力,不努力的話,你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升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