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扣人心弦的當屬第五局,也就是決勝局的最後一球,當時全場所有人都屏住了氣息,排球場上的緊張氣氛上升到了最高潮……隨著一聲哨響,俄羅斯隊發出了球,中國隊輕鬆接住,傳球,迅速扣球。俄羅斯隊奮力接住,接著反傳扣球,被中國隊成功攔網,俄羅斯隊全力護球,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強力將球擊出,中國隊奮力將球接住,斜傳,二號位一記重扣,俄羅斯隊拚死接住,並將球推了過來。這次,二號位抓住機會,瞄準俄羅斯隊空位,將球全力擊出……中國隊贏了,贏得是那
樣“完美”,是那樣令人信服。
在先失兩局的情況下,中國隊憑借著優秀的心理素質,頂住巨大壓力,並化之為動力。一局、兩局,最終在最後一局扭轉乾坤,贏得了舉世的尊敬。因為她們明白:1.她們全隊技術實力在俄羅斯隊之上;2.它們曾完勝過對手;3.它們知道隻要勝了三四局,一切壓力都會留給對手;4.隻要她們勝利了,她們便創造了奧運曆史上的又一個巨大奇跡……
曆史見證了她們,見證了她們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的英雄式的成功。
及時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一天,一個農民的驢子掉到了枯井裏。那可憐的驢子在井裏淒慘地叫了好幾個鍾頭,農民在井口急得團團轉,就是沒辦法把它救起來。最後,他斷然認定:驢子已經老了,這口枯井也該填起來了,不值得花這麼大的精力去救驢子。
農民把鄰居請來幫忙填井。大家抓起鐵鍬,開始往井裏填土。驢子很快就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起初,它隻是在井裏恐慌地大聲嗥叫。不一會兒,令大家都不解的是,它居然安靜下來。幾鍬土過後,農民終於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讓他驚呆了。
每一鏟砸到驢子背上的土,它都做了出人意料的處理:迅速抖落下來,然後狠很地用腳踩緊。就這樣,沒過多久,驢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隨即自己縱身跳了出來。
其實,在奮鬥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也會像沙土一般落到人的頭上,要想從這些深淵中脫身而出,走向財富的大門,隻有將它們統統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使它們成為我們創造財富過程
中的一塊墊腳石。
天津武清的農民張大軍,做了4年生意,賠了兩年的錢,到2003年年初他已賠得傾家蕩產。那些日子讓他至今心有餘悸。張大軍後來說:“每天根本就沒有寒冷這種感覺,天天就想怎麼能夠弄到錢,上哪兒找錢。”
讓張大軍賠錢的就是不起眼的花生。2001年,張大軍求親戚告朋友借了15萬元,找到與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朱立國,兩個商量要一起幹一番大事業。張大軍說:“在我們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鎮子,有專門做散貨、做炒貨的,有鬆子、怪味豆、多味花生、瓜子,咱們做分裝吧。”朱立國也認為:“有別人給我們代加工,我們隻出包裝,這樣的話我們就能節約大量的投資,咱們各投50%吧。”
隨後張大軍低價租了個偏僻的倉庫做廠房。在剛投入生產的半年時間裏,為了節約資金,張大軍和朱立國兩人又當老板又當工人,天天吃住在車間。那時周圍一會兒爬出一條蛇來,一會兒一個大刺蝟,一會兒天上哇啦哇啦,不是喜鵲就是烏鴉。
那時候的張大軍滿心都是事業初創的喜悅,根本就沒有想過他要走的是一條吉凶未卜的創業路。按照張大軍最初的想法,他的產品不走低檔消費的路線,而是把精挑細選、打過包裝以後的各種幹果以每一小包兩角錢的利潤,送進規模大一些的超市。張大軍覺得對於像他這樣沒多少錢可賠的人來講,賣貨走超市比走批發市場利潤要高,是一條快速積累財富的捷徑。可是事實遠非如此。他們的產品打進了天津三家大型超市,但每個超市都賣不動貨。他們給一家超市送了40箱貨,但4個月後就退回來36箱。產品從他們的庫房轉移到超市的庫房就停止了。到保質期時,就給退了回來。
從沒做過生意的張大軍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於是他天天泡在超市裏,一個星期後終於發現了原因:同類產品太多了,不論是跟別人比品牌,還是比價格,都不具備優勢,怎麼能賣得好呢?食品跟別的產品不一樣,像鍋碗瓢盆,今年賣不了明年還可以再賣,食品是有保質期的,最後很多產品不得不倒掉了,光包裝袋就損失了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