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完善自我的良好職業習慣(5)(2 / 3)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經磨難。

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的日子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

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你會堅持繼續努力嗎?你會不會說“我失敗了”?然而,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但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

林肯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人要圖生存、求發展,就必然要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適度的壓力能使人挑戰自我,挖掘潛力,富有效率,激起創造性,把壓力轉化為動力,可以促進工作,提高質量。當然,這種壓力有正麵的,也有負麵的。比如,百舸爭流,你不用勁劃,就會落後,而落後就要挨打。在這裏形成的壓力多是正麵的。而負麵的壓力多表現為被各種不正當因素壓製。許多人頂著這種壓力,本可以做出更大的貢獻,結果卻隻好忍辱負重以待時日。顯然,無論是來自哪方麵的壓力,都在考驗著當事者的人生取向。麵對正麵的壓力,人們固然可以奮發圖強;而麵對負麵的壓力,強者也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尋找突破口,從而取得相應的成就。在這裏,隻要當事者端正了對壓力的態度,就可能變壓力為動力,從而體現出人生的價值。像司馬遷含垢忍辱發憤著《記》、曹雪芹於窮困潦倒中在“繩床瓦灶”上寫作《紅樓夢》,都是千古佳話。很多成功人士的成長實際上都是和壓力相伴的。在這裏,壓力對成功者的造就,也構成了人類曆史風景線上的一大奇觀!

一位動物學家對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奧蘭治河兩岸的羚羊群進行過研究,他發現東岸羚羊群的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不一樣,每分鍾要比西岸的快13米。

對於這些差別,這位動物學家曾百思不得其解,因為這些羚羊的生存環境和屬類都是相同的,飼料來源也一樣,全以一種叫鶯蘿的牧草為主。

有一年,他在動物保護協會的協助下,在東西兩岸各捉了10隻羚羊,把它們送往對岸。結果,運到西岸的10隻一年後繁殖到14隻,運到東岸的10隻剩下3隻,那7隻全被狼吃了。

這位動物學家終於明白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強健,是因為在它們附近生活著一個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為缺少這麼一群天敵。沒有天敵的動物往往最先滅絕;有天敵的動物則會逐步繁衍壯大。

2004雅典奧運會女子排球決賽中,中國女排在先失兩局的不利情況下連扳三局,擊敗俄羅斯女排獲得冠軍,這也是中國女排繼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奪冠以來第二次在奧運會女排比賽中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