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經考慮,他跳到了一家民營企業做軟件工程師。雖然薪水福利沒有原來的好,但這次是遂了心願了,李童重新感受到了工作的激情和成就感,在工作上的進步也是突飛猛進的,客戶的好評讓他深深地體會到工作帶給他的快樂。當然,這一切也成為他晉升的重要砝碼,3年後,他已經升為部門經理,離副總經理隻有一步之遙了。
去年年初,公司因為牽涉到一起惡意的誹謗,導致很多業務無法正常開展。公司陷入危機,這讓高層頭疼不已。作為部門經理,李童除了對合作客戶解釋個中原委,盡力維護公司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之外,工作所剩無幾。
3個月後,公司借助主動的反擊,形勢終於有了變化,媒體上的負麵情緒已經轉為同情。月底時,報紙上的公開道歉終於讓這一場危機圓滿化解,公司恢複了正常運轉,然而,李童晉升副總經理的夢卻破碎了。因為在化解這場危機的過程中,同事李豐給出了重要的反擊策略而讓上司賞識有加,破格從行政部經理升為總經理。要知道,平時工作中,李豐並沒有什麼突出的引人注意的地方,偶爾還會因為一些私人問題和同事有些小的積怨。這次李豐的突然晉升是李童怎麼也想不通的。
李童沒能晉升的原因,在於他的失誤,其中失誤之一是在危機處理上,沒有顯示應有的魄力。因為危機既是危險,又是機會。作為企業的一員,是和企業在一條船上航行的,當企業遇到危機時,每個人都要采取直麵的、積極的態度去正視它,要挺身而出,表現出主人翁的精神,而不是被動消極地去麵對。
麵對危機,李童沒能采取主動的態度直麵危機。這對於企業最高層領導來說,要這樣的人做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是個很冒險的決定。危機管理不是隻有當危機出現了以後才開始的所謂管理。從這個角度來看,同事李豐的晉升就不難理解了,相對於企業的存亡,內部管理上的高明與否就是次要的了。而在對待這個問題上,李童的軟肋很明顯地表現了出來,而李豐則表現出了很強的適應力,變危險為機會。
失誤之二是在對公司戰略目標的把握上、參與上。一般情況下,公司的戰略目標是決定整個公司前途命運的核心,是否參與到其中來,對於你在公司的位置、晉升速度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參與到關係公司命運的大環境中來,你才能變成真正意義上的重要人物,成為不可替代的人,才能被關鍵人物列入晉升候選人名單,最終得到升遷。
李童在公司多年,還沒有完全把自己融入公司,不清楚公司上層的發展目標,不知道什麼對公司而言是最重要的。在公司麵對危機、關係公司存亡的關鍵時刻,他沒有挺身而出,相反,李豐卻能主動參與進來,並給出了重要的反擊策略,為公司轉危為安立下了汗馬功勞,在這個緊急時刻,他成為不可替代的人物,被作為關鍵人物列入晉升候選人名單也就理所當然了。
失誤之三是在危機關頭沒能把握好權力分寸和權限。說到越權越級,大家往往有抵製情緒。職場中的人往往是明哲保身,不屬於自己分內的事情一概不管,隻是一心經營自己的一畝三分田。殊不知,很多機遇就這樣與你擦身而過了。因為中低層人員做事,高層“做人”,看你這個人能否做得眼觀六路、八麵玲瓏。如果不能洞察先機,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機會從身邊溜走。
李童和李豐代表了兩種不同類型的人,他們的結果也大相徑庭。當
危機來臨時,李豐沒有把自己的工作和職責分得一清二楚,適當地巧妙跨越權限,向上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謀取晉升路,而李童把自己的管轄範圍分得太清了,固守自己的責任,不懂得變通,而錯過了晉升的最佳時機。
其實,在高層管理往往並不因責任而工作。企業中講究職責分明,權限清晰,但是在危機處理過程中,最忌諱把責任分得清清楚楚。
所以,一個成功者,應該具有當機立斷、把握機遇的能力。他們隻要自己把事情審查清楚、計劃周密,就不再懷疑,立刻勇敢果斷地行事,充分展現自己的工作魅力。
把壓力轉化為成功的動力
壓力是現代生活中很平常的一部分,隻要有工作,壓力就會存在,它其實是你工作中無法回避的組成部分。壓力大與小,能不能承受與舒解,關鍵在於麵對壓力時,你自己的習慣與應對的方法。因為個性、經曆的不同,每個人的解壓方式也有所不同,關鍵是要用一種積極的態度去接受它,並且積極地解決它,亦即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承認壓力,正視壓力,進而衝破壓力,這是強者的風範。選擇壓力,堅持往前衝,自己就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