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1 / 3)

但是皇帝的態度也頗值玩味,無論是韓絳、呂惠卿、曾布、蔡確等人連篇累牘分析說明新法與這次災情無關,請求趙頊堅定意誌,繼續推行新法,還是一些舊黨大臣趁勝追擊請求皇帝罷免王安石,斥呂惠卿、蔡確,召回文彥博、司馬光、範純仁等人,趙頊都不置可否,隻用朱批寫上“已閱”二字,照樣發回。

也許王安石還有翻盤的機會?這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陛下,石越條奏諸事,事事牽涉過多,臣實在不知道後果會是好還是壞。”王安石坦然答道,頓了一會兒,又補充道:“不過臣認為,或者可以一試。”

趙頊沉默良久,轉過臉來,對眾人問道:“眾卿的意見呢?”

韓絳想了一會兒,道:“陛下,石越所說救災諸法,第一條是他在杭州的故伎,用茶、鹽、酒以及香料等奢華之物的專賣權為餌,引誘南方商人運糧入黃河以北諸路,平價賣給官府常平倉。這樣做本來也並無不妥,朝廷以前為了充實西北軍糧,也用過這個法子。但是這次受災麵積太廣,商人運糧往災區,隻怕都會挑近的地方運,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

韓絳話音剛落,蘇頌便朗聲說道:“陛下,韓丞相所慮雖是,但卻並非沒有辦法解決,隻需按就近之原則,規定某路商人,隻能運往某路,便差可解決了。何況往災區運糧,石越也說始終必須以朝廷為主,商人私人運糧,不過是彌補官府運糧能力之不足。微臣以為,這一條,實是可行的。朝廷過去又實行過,頗有成效,一切駕輕就熟,事情亦不煩苛。”

趙頊想了一會兒,點頭讚許道:“蘇卿說得不錯,這一條朕亦以為可行。”

韓絳見皇帝表態,便不爭論,心裏對蘇頌雖然不滿,卻不便公然發作,隻得隱忍不發。蔡確見韓絳不再作聲,便接過話頭說道:“第一條猶可,第二條,詔令災區各路州縣,若百姓受災逃亡,其田地暫由官府看管,若災後歸鄉,則賜還田地,若再無音訊,則充為公田。此條雖然在理,但是隻怕事情煩苛,流弊轉多,小吏乘機敲詐牟利,本為愛民,反而害民。”他這話說出來,別人猶可,呂惠卿心裏立時就暗罵蔡確無恥。蔡確對石越這一條提出異議,擺明了是討好家在河北的大臣,特別是韓絳,不過呂惠卿同樣不願意在這時刻得罪韓絳,便緊閉雙唇,不表意見。

他不說話,卻自有人說話,又是蘇頌出來質疑道:“陛下,蔡中丞此言差矣,鄉土自有冊薄,各家產業記載甚詳,此等事有何煩苛可言?何況縱有小吏乘機敲詐百姓,也好過那土地全部被豪門大族兼並了。”

呂惠卿實在不明白蘇頌為何如此活躍,竟是不惜得罪韓絳、蔡確。他哪裏知道蘇頌的心思!蘇頌既然知道自己得罪王安石,新黨遲早要對付自己,此時不趁機倒向石越,結援自固,更待何時?得罪王安石也是得罪,加上一個韓絳、蔡確,又有什麼了不起?

但是皇帝的態度也頗值玩味,無論是韓絳、呂惠卿、曾布、蔡確等人連篇累牘分析說明新法與這次災情無關,請求趙頊堅定意誌,繼續推行新法,還是一些舊黨大臣趁勝追擊請求皇帝罷免王安石,斥呂惠卿、蔡確,召回文彥博、司馬光、範純仁等人,趙頊都不置可否,隻用朱批寫上“已閱”二字,照樣發回。

也許王安石還有翻盤的機會?這也是不少人心中的疑惑。

“陛下,石越條奏諸事,事事牽涉過多,臣實在不知道後果會是好還是壞。”王安石坦然答道,頓了一會兒,又補充道:“不過臣認為,或者可以一試。”

趙頊沉默良久,轉過臉來,對眾人問道:“眾卿的意見呢?”

韓絳想了一會兒,道:“陛下,石越所說救災諸法,第一條是他在杭州的故伎,用茶、鹽、酒以及香料等奢華之物的專賣權為餌,引誘南方商人運糧入黃河以北諸路,平價賣給官府常平倉。這樣做本來也並無不妥,朝廷以前為了充實西北軍糧,也用過這個法子。但是這次受災麵積太廣,商人運糧往災區,隻怕都會挑近的地方運,結果可能不盡如人意。”

韓絳話音剛落,蘇頌便朗聲說道:“陛下,韓丞相所慮雖是,但卻並非沒有辦法解決,隻需按就近之原則,規定某路商人,隻能運往某路,便差可解決了。何況往災區運糧,石越也說始終必須以朝廷為主,商人私人運糧,不過是彌補官府運糧能力之不足。微臣以為,這一條,實是可行的。朝廷過去又實行過,頗有成效,一切駕輕就熟,事情亦不煩苛。”

趙頊想了一會兒,點頭讚許道:“蘇卿說得不錯,這一條朕亦以為可行。”

韓絳見皇帝表態,便不爭論,心裏對蘇頌雖然不滿,卻不便公然發作,隻得隱忍不發。蔡確見韓絳不再作聲,便接過話頭說道:“第一條猶可,第二條,詔令災區各路州縣,若百姓受災逃亡,其田地暫由官府看管,若災後歸鄉,則賜還田地,若再無音訊,則充為公田。此條雖然在理,但是隻怕事情煩苛,流弊轉多,小吏乘機敲詐牟利,本為愛民,反而害民。”他這話說出來,別人猶可,呂惠卿心裏立時就暗罵蔡確無恥。蔡確對石越這一條提出異議,擺明了是討好家在河北的大臣,特別是韓絳,不過呂惠卿同樣不願意在這時刻得罪韓絳,便緊閉雙唇,不表意見。

他不說話,卻自有人說話,又是蘇頌出來質疑道:“陛下,蔡中丞此言差矣,鄉土自有冊薄,各家產業記載甚詳,此等事有何煩苛可言?何況縱有小吏乘機敲詐百姓,也好過那土地全部被豪門大族兼並了。”

呂惠卿實在不明白蘇頌為何如此活躍,竟是不惜得罪韓絳、蔡確。他哪裏知道蘇頌的心思!蘇頌既然知道自己得罪王安石,新黨遲早要對付自己,此時不趁機倒向石越,結援自固,更待何時?得罪王安石也是得罪,加上一個韓絳、蔡確,又有什麼了不起?

石越與潘照臨商議之後用快馬密急送達趙頊禦幾之前的這份奏章,一方麵是說高麗使者抵達杭州,請皇帝決定何時讓他入京;更重要的一方麵是再次陳敘救災之策十餘條。這十餘條對策,包括開放礦山,由政府出賣許可證,讓富民召募災民入山挖鐵、錫、煤礦等礦產;凡商民獻粟一萬石以上給災區州縣,即由太常寺頒授“仁愛功臣勳章”,佩此勳章者,見三品以下官員,可以不必參拜,子孫參加科舉考試,視同官宦出身等等充滿了爭議的措施。

這種種措施,若在平時提出來,立時就能掀起軒然大波,而皇帝也絕對不可能加以考慮,因此石越臨去杭州之前,雖然獻有救災數策,但一來不夠係統周詳,二來便是因為種種手段,實在讓趙頊難以放心,所以趙頊一直壓住不提,但是事情的發展,卻漸漸迫使趙頊不能不考慮一些可能存在風險隱患的手段了。此時石越與幕僚們商議的救災之策送到趙頊手中,正是恰到好處,趙頊也沒有多做猶豫,就召見高級官員廷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