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看清自己的模樣,我們常常會找來鏡子,鏡子會把我們外在的整體形象呈現的一清二楚。試問一下:沒有鏡子我們就不能看清自己了嗎?當然不是,就這方麵而言,鏡子起的隻是一個對照的作用,他隻是把我們外在的形象完完整整呈現出來罷了。但是對於一些內在的東西,鏡子是無法通過自身來告知我們的。
所以說,看清自己僅僅靠鏡子是遠遠不夠的。為了了解自己的內在,你可以通過別人對你的評價得知,也可以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所愛所很,推知自己的為人,進而了解自己的內在。
那麼,此時你就需要準確的自我認知了,與此同時,還必須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正確的看待自己,評價自己,這是獲得成功最重要最基本的條件。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從深知自己開始。成功者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十分清楚,他們明白,即使身邊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有很值得自己不斷學習的地方。成功者能敏感的察覺到自己與他人認識上的差別,而且還清楚獲得這些認識的根源。
如果你在期待成功,從現在開始:
(1)正視自己。
清楚的了解自己,也就是要正視自己,而不能欺騙自己,經常檢查自我認識的狀況,並不斷驗證自己的這種認識,相信自己的能力,時時勉勵自己向前走。
(2)拋棄自我偏見。
“為什麼我的皮膚這麼蒼白?”“為什麼我的身材這麼短小?為什麼他們那樣高大?”新村自我偏見的人常常會這樣想,原因就是他們沒有正確的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合適的評價。
成功學指出,羨慕的心情,也是人的價值觀的一種表現。羨慕強健高大的身材是低矮瘦小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值得讚賞的價值嗎?你應該明白,膚色和國籍,出生地與財富,性別與學曆,還有自己的家庭出身等都不是構成人與人之間差別的原因。如果你沒有認識到這一點,那你就等於自動放棄了成功之路。人生在世,如果戴上了墨色眼鏡,那就會看不清前方的路而模模糊糊的走下去。
世界上千人千麵,人皆各異。即使是一下子無法辨認的雙胞胎,至少指紋也是不同的。正如人們的麵孔、足印、體態不相同一樣,能力、感覺、思考方法等也是不盡相同的。每個人都具有獨特和擅長的一麵,或許在這方麵你輸別人許多,但在其他方麵,他人未必比得上你,這一點你必須銘記在心。
(3)把自己估計的稍高一些。
巴納德·赫蘭博士曾對那些少年犯做了一個簡單的評述:“他們初見時常常給人以獨立心很強的印象,富於反抗,對父母、教師、警察等象征某種權力的人懷有一種嫌惡感,還對周圍的一切表示不滿且不服。然而在他們過度防禦的堅實盔甲下麵隱藏得卻是一顆極其柔弱易碎的心。事實上,他們在任何時候都希望以來某些人。”
依賴他人會降低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這也是青年的十大弱點之一。要想克服依賴性,一個好方法就是把自己估計的稍高一些,相信自己能行,然後立即著手行動。
生活中,不少人常為些小事而傷心不已,這說明他們對自己的估價太低。因此,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傷到他們那可柔弱易碎的心。
(4)敢於麵對現實。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但是我們決不能避開它,去追求豔麗。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敢於麵對現實,所有成功人士都是從看透欺騙與蒙蔽起步的。現實殘酷不要緊,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從殘酷中奮起,以達到自己理想的目的地。
現實的社會應該有真實、誠實、與正直。看看那些成功的先驅者吧,他們無一不具備這三種因素。許多人對成功無從下手,一定程度就是因為他忽視了這三大因素。
就成功而言,它是一種過程,不可一觸而就,不是三兩下就能做到的。真正的成就是回避不了現實的。盡管它是一條曲折坎坷的路,但是我們不得不在事實的土壤上慢慢摸索前進。因為它是通往成功成功的唯一的一條路,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5)認清自己的一種能力。
你必須清楚的知道,一輛準備長途行駛的汽車的郵箱內的油量是否能使汽車順利到達目的地。你絕對不可能裝1升的汽油讓他去跑一萬裏路!同樣,在你為自己製定目標時,必須考慮到你的能力。製定的目標必須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切不可製定那些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切記要避開“超人”行動。
認清自己的能力屬於自我認識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自己的能力是可以不斷提高的平日裏我們說得“吃一塹長一智”就體現了這一點。要想認清自己的能力,你必須要忠於自己,敢於麵對現實,不虛誇,不自鄙。
在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其中宰相波洛涅斯這樣說:“最重要的事忠於自己。你隻要遵守這一條,剩下的就是等待黑夜與白晝的交替,萬物的自然流逝;倘若果真有必要忠於他人,也不過是不得不那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