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度,無為而不竊斧也,俄爾掘其穀而得其斧。他日複見其鄰之子,動作態度,無似竊斧者。

——《列子·說符》

投資背後的重大觀念問題以及投資活動的道德基礎,不由得讓人想起老子的《道德經》。老子說,天道這個東西,你想看看不見,想聽聽不到,想摸摸不著,沒有邊際、沒有形狀。在它對麵,你看不見它的腦袋,在它身後,你看不見它的尾巴。它是什麼模樣,你根本無法用語言來形容。(“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其上不徼,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無狀之狀,無物之象。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道德經》第十四章)

我覺得,把老子這番話用於對價值的描述一點都不差。價值這個東西,誰親眼見到過,親耳聽到過,親手摸到過?是圓的,還是扁的?是碗口大,還是笆鬥大?你見過它的頭,追過它的尾嗎?可以肯定,再高明的價值投資者對上麵這些問題的回答都是否定的。但是,能夠因為答不上這些問題,就因此認為去發現天道或價值沒有意義嗎?就連孔子也答不上來這些問題,但是他並沒有絕望,更沒有去貶低天道,而是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朝聞道,夕死可矣!投資者應該向孔子學習,不能因價值這個東西讓人看不明白、想不明白、難以發現、難以言表,人言人殊,就輕言放棄。跟天道一樣,上麵描述的價值的這些特性,正是其魅力所在。如果價值就像擺在眼前的巧克力蛋糕一樣,看得見、聞得到、摸得著、張口就能吃,那怎麼能把投資者們的投資水平區別開來?

價值跟天道還有一個相似之處,即價值自己不會說話,需要人們去發現。在現實中,價值總是以價格的形式呈現出來,以至於離開了價格就無法表達價值,而且任何價值都是按價格來交易的。如上所言,價值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水有價值,但是價值似乎又不在水裏。因為不論你用何種科學實驗手段,你都無法在水裏分離出價值。價值在估值過程中顯現,即投資者賦予它以價值。一個投資對象,你認為它值多少,對你而言,它就值多少。從這種意義上講,價值看似在投資對象裏麵,實際上它在投資者的心裏麵。正因為如此,同樣的東西,人們賦予的或認可的價值可能完全不同。其背後正是估值的標準不同,而這些標準完全是由估值者主觀認定的。一加侖的清水,對於戈壁上行走的人,與對於守著水龍頭的人,價值是完全不一樣的。可以說,對特定投資對象中的價值,有多少個投資者,就有多少種看法。而且每位投資者對這一價值的看法也常常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由於價值具有上述的神秘屬性,投資者在對待價值時特別容易犯兩種類型的錯誤。第一種類型的錯誤就是把價格當作價值。

在市場中,價值與價格之間常常被畫上等號,價格被公認是價值的度量單位。在市場中,用價格來回答關於價值的問題是最穩妥、最有效的辦法。看清價格比看清價值要容易很多。在市場上,一個人若要查看任何一件東西,一隻股票也罷,一塊牛排也罷,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價格。尤其是股票,除了代碼,就是價格。你連股票的成色、品相都看不到。所以,價格隨處可見,價值卻藏於無形。於是,價格常常就被當作價值,一分錢不多,一分錢也不少。但是,價格是價格,價值是價值。價格不等於價值。

即使價格與價值偶爾重合,並以價格的形式顯現出來,你要看到的仍然是那個視之不見的價值,而不是價簽上的數字。價格要求你注重市場行情,價值要求你注重企業自身。對價格變化的注重,造就了閱讀蠟燭圖的行家;對企業的生意的關注,造就了發現價值的行家。無怪乎格雷厄姆說,以生意經為投資經的投資才是最成功的(Investment is most successful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 like.)。所以,格雷厄姆也以鄙視市場先生著稱。而市場先生的工作就是每天向投資者報出價格。以價格為價值,每天跟著行情隨波逐流,必然造成投資者行為短期化,以投機代替投資,以抓住價格代替抓住價值,每天以價格上漲喜,以下跌悲,結果反而錯過了真正的價值。

價格就像那天邊的殘雲,價值就像那遠處的樹林。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誤以為天邊的殘雲是眼前的樹林。

投資者最容易犯的與價值有關的第二種類型錯誤,是疑鄰竊斧式的錯誤。由於價值具有很強的主觀認定性,一些投資者就完全按自己的偏好任意高估投資對象的價值,並且像在《列子》的典故中所說的那樣,隻尋找或接受支持自己判斷的證據,甚至把任何相關的現象都看成是支持自己價值判斷的證據,完全無視並拒絕那些不支持自己的判斷的證據。一些學者把這種現象稱作“肯定的陷阱”(conrmationtrap)。

這種錯誤的性質,相當於人們常說的,情人眼裏出西施。犯這種錯誤有個獨特的好處,就是由於自己斷定自己得到了西施,所以心情特別好,至少在發現她不是西施之前心情都很好。這種錯誤的壞處是用得到西施的成本得到的往往是東施,結果是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

一些投資者由於自己在情感上喜歡某隻股票、某個公司或某個投資項目,怎麼看怎麼都心生歡喜,就會尋找各種證據來支持自己的這個看法,認為自己完全了解這個對象並得出正確的判斷。我們隻是以為自己知道,其實可能並不知道;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通常多於自己實際知道的。

給投資對象估值,就像審美活動一樣,很容易犯情人眼裏出西施的錯誤。但是,很顯然,並不是每個情人都是西施。最糟的是以西施般的價格獲得東施般的價值。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Bacon)說:讚同性的證據比否定性的證據更讓人興奮,這是人類改不了的錯誤。所以,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在這裏正好派上用場。它告誡,假如你發現了貌似西施的投資對象,不要過於興奮,反而要格外審慎,多重驗證;做判斷時要保守、不要激進。保守主義投資哲學所致力於的,正是如何以東施般的價格獲得西施般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