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投資界,價值一直是一個語焉不詳的概念。據我所知,還沒有人,包括那些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對價值投資中的價值,在投資哲學的意義上進行過深度的、係統的探討。要探討投資哲學,進行價值投資,就不能不去深究價值及其意涵。進行價值投資,需要以對價值的正確認識和理解為前提。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從哲學的視野對價值進行深度的挖掘。

從事投資的人,尤其是從事價值投資的人,沒有人不知道“內在價值”(intrinsicvalue)這個概念。而且人們通常把這個概念的源頭與價值投資的先驅和大師格雷厄姆與巴菲特聯係在一起。然而,這個概念的真正源頭要追溯到人類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古希臘的柏拉圖。內在價值是柏拉圖在其政治哲學經典著作《理想國》一書中提出來的。他最早把價值區分為內在價值與工具價值(instrumentalvalue)。在其《理想國》第二卷中,作者安排他的老師、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對話中肩負這樣的重任:厘清正義的本質,並為正義的內在價值辯護。作者一再提醒讀者,《理想國》作為對話錄,其對話的目的也是在於為行正義的內在價值辯護。

在哲學上,內在價值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價值,這種價值獨立於他者的存在或需要。如果一個事物自身的好處與其所能給他者帶來的好處沒有關係,這個好處就是該事物的內在價值。工具價值是對他者的價值,因此又稱使用價值,工具價值是一個事物所能給他者帶來的好處。比如走狗對獵人隻具有工具價值,如果打獵用不上了,或不需要打獵了,走狗就失去了價值。所謂“狡兔死,走狗烹”。再比如,帝師可以幫帝王出餿主意。一旦不需要了,帝王就要“清君側”。一個有內在價值的東西,其自身就是值得擁有的,而不必作為獲得其他東西的手段,如珍貴的藏品。內在價值與工具價值並不是互相排斥的。許多東西既有工具價值,也有內在價值。比如說,一個好的企業,其所具有的內在價值是獨立於外部投資者的,但是其產品對於消費者同時具有使用價值。

由於內在價值與工具價值的分野,有關什麼是價值的兩大門派也因此產生。一派是“客觀價值論”(theoryofobjectivevalue)。這種理論與內在價值的概念有關,因此亦稱為“內在價值論”(theoryofintrinsicvalue)。它認為價值是內在的,包含在其自身中,價值是由生產的過程和所需的成本決定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價值是由凝結在其中的無差異勞動所決定的。在民間,傳統的看法也認為,辛勤的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能創造價值,所謂“勤勞致富”。另一派是“主觀價值論”。這種理論與工具價值的概念有關,這種價值論認為一個物體的價值不是內在的,而是由價值判斷的主體決定的。同樣的東西對不同的人其可取程度是不同的,如中國成語中所說的“敝帚自珍”。

保守主義的價值投資是主觀價值論與客觀價值論的融合。保守主義投資哲學認為潛在的投資對象具有其獨立於他者的內在價值,但是不認為這種內在價值是由其中所凝結的一般化人類勞動決定的。藝術品投資就是很好的證明,沒有人會根據藝術品中凝結的無差異勞動時間來決定是否收藏。具體地說,對價值投資者而言,價值既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而且要由主觀來判斷投資對象的價值究竟有多客觀。例如,價值投資者對內在價值給出的經典定義是:一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的折現值;同時,內在價值是估計值,而非精確值。這就是說,折現值是客觀的,但是估計值是主觀的。

如果對這個定義提出以下問題,如:什麼叫估計值?誰來估計?如何估計?折現值的計算公式是誰發明的?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與投資者的主體有關。

保守主義的價值論告訴我們,在投資領域,財富不是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產物,而是正確思考、正確判斷的產物。保守主義思想家、經濟學家哈耶克說:不管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如何,價值都不是物品自身擁有的特質或外在的特征。價值反映了人與物品的關係,而人類正是在這一關係的基礎之上對物品的價值進行判斷。親和保守主義的奧地利學派代表人物、經濟學家門格爾(CarlMenger)認為,價值是人類對物品的重要性的判斷。這一看法,對價值投資的實踐極具指導意義。

公元前600多年,古希臘的另一位聖哲用一則簡單的寓言講清了價值與價值投資的道理。這個人就是伊索。他講述了一個二鳥在林與一鳥在手的寓言。我們不妨把這裏的“鳥”看成是內在價值,把鳥藏身的林子或灌木叢看成是公司。在手的鳥是到手的價值,林子裏的鳥是通過投資才能獲得的價值。然而,林子裏麵究竟有多少鳥?所要投資的公司裏麵究竟有多少內在價值?獲得這些鳥或價值的成本是什麼?回答這些問題,不是取決於投資者在調研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或費用,而是取決於投資者的正確判斷。在這個意義上,伊索告訴我們,所謂價值投資,就是去做價值判斷,對投資對象中所含的財富的正確判斷。

保守主義的價值論證明,正確的思考能轉化為財富,對價值的正確判斷就能帶來財富。投資機會存在於價值高於價格的潛在投資對象中,價值高過價格越多,投資機會就越好,潛在的價值回報就越多。價值投資的奧秘,就在於對潛在投資對象所包含的價值進行正確的判斷,即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所謂價值判斷,就是要回答一個投資對象有多好,其中有多少內在價值?追求價值就是追求正確的判斷。如果判斷錯了,結果是什麼就不用說了。或正確或錯誤,或得到價值回報或失去價值回報。所以,保守的投資者總是致力於發現更多的價值,等待更低的價格。

可見,正確的判斷才是價值投資者的關鍵。在投資界,每個投資者都為追求更大更多的價值回報而相互競爭。價值投資者之間的競爭,實際上就是價值判斷力的競爭。在這個世界上,正確的判斷力是最稀缺的,在投資界更是如此。

從東施到西施

說說價格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