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圈原則的副產品是減少了投資的次數,也就減少了犯錯誤的機會,像巴菲特欣賞的棒球手泰德·威廉(TedWilliams)那樣,通過隻擊能力圈內的球來擊出更多的好球。堅守能力圈的原則需要有紀律與耐心的品格。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曾說,“我能有今天,靠的是不去追逐平庸的機會。”當有人對你說,某某時的資本市場遍地是金子的時候,你更要小心,因為許多金子落在你的能力圈之外。要能夠克製自己不去撿能力圈之外的錢,哪怕它散落得遍地都是。守住能力圈還有一個隱藏的好處,就是能夠有效地避免成為見錢就撿的機會主義者。而機會主義是保守主義價值投資的大敵。投資就像本文一開始所說的那個逗狗的故事。在逗狗之前,要確定你是否真的了解這條狗,否則就不要動手。這是本文一開始那位不明真相的逗狗人給我們留下的教訓。他以為他理解了這隻狗,其實他並沒有。
人在本性上不僅有其有限的一麵,每個人的人性中也都有追求無限的一麵。這也是由人的本性決定的。對許多人來說,對知識與財富的追求,對權力與利益的追求,甚至對卓越與不朽的追求都是沒有止境的。人的夢想與欲望也是沒有止境的。如有可能,人們甚至想目睹那個產生宇宙的大爆炸現場。人性中追求無限的一麵則意味每個人都有超越自己能力圈的不可遏製的衝動。就是說,超越能力圈的事是注定要經常發生的。
盲目高估自己的能力是人類的通病。有成就的投資者更容易犯這種錯誤。然而,人是追求超越性的動物,而且這種超越性正存在於人的有限性之中。因此,對現有能力圈的超越也是任何投資者身上不可遏製的衝動。在投資領域,每個人都終將麵臨這樣一種難題:他的能力越強、能力圈越大,能力圈的邊界就相應地越模糊。越有能力圈,就越想衝出能力圈,逾越能力圈的可能性就越大。偉大的投資者就是不斷地與這種衝動作鬥爭,並常常落敗。投資大師們越告誡別人要守住能力圈,他自己就越想突破。神對凡人充滿期望,期待投資者守住自己的能力圈。每個人都守住自己能力圈的世界,是上帝期待出現的理想國。從這種意義上講,誠如德國作家安德雷斯(StefanAndres)所言:我們都是上帝的烏托邦!(WeareGod’sUtopia!)
投資與人性
要順應,更要抗拒!
一天,魚在嬉水,突然見到岸上有隻狐狸,便想轉身遊開。狐開口說:嗨,別走,咱們聊聊。魚道:我怕你吃我。狐說:不會。我有話要對你說。魚:那你說吧!狐說:附近有塊水塘,波光粼粼,看起來漂亮極了。水裏有食物無數。簡直是天堂!魚問:我為什麼要相信你呢?狐說:我沒理由騙你呀,那裏還有肥美的蟲子。魚動了心:怎麼才能去呢?狐說:到我嘴裏來,我帶你過去。我發誓,絕不傷害你。魚:那帶我過去吧。狐輕輕地把魚銜到了嘴裏。沒走多遠,魚就感到疼痛刺骨,便掙紮著問狐:你剛發過誓,為何還這麼對我?狐道:我實在是情不自禁。捕食是我的天性!
——喬納森·邁爾斯(JonathanMyers),《股市心理學:向恐懼、貪婪和市場的非理性宣戰》(ProfitsWithoutPanic:InvestmentPsychologyforPersonalWealth)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一個人一生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但是同樣的錯誤,一個投資者卻可能犯過無數次。一些投資者就像故事中的那隻狐狸一樣,一碰到某種場景就情不自禁,無法抗拒自己的本性,結果造成失誤。
在這個世界上,不同的思想哲學流派對人性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比如說,有的意識形態甚至不承認普遍人性的存在,認為如果有人性的話,那也隻是人的階級性。信奉這種意識形態的掌權者,認為人性可以任意組裝,並試圖通過政治和思想改造,把人塑造成完人。持這種人性論者相信,人的力量大於天。他們的口頭禪是:隻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人有多大膽,地就有多大產。他們的字典上沒有“能力圈”。
保守主義的價值投資哲學是建立在保守主義的人性論基礎之上的。保守主義的人性論認為,普遍的人性一直存在,而且一成不變。保守主義者發現,自從人成為人以來,其本性還沒有發生過絲毫的變化。常言道:在資本市場沒有新的東西,過去發生的還將一遍遍地發生。貪婪會繼續,恐慌也會繼續。這是因為人的本性從來沒有改變過。
保守主義認為,人在本質上是有限的存在,沒有人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人的有限性不僅表現在人人都有壽終之日這一點上,而且尤其表現在人的理性能力的有限性這一點上。就是說,人是有理性能力的,但是人的理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沒有人有能力發現全部的曆史規律,沒有人有能力預測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的每個變動。既然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既然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那麼,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如名言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Toerrishuman)。在資本市場上,找不到沒犯過錯誤的投資者。投資場所是個聰明人最多的場所,但是同時也擠滿了非理性的人;是成就最大的地方,也是錯誤最嚴重的地方。可以說,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簡直就是人性弱點的博覽會。
投資活動的深層活動是理解與應對人的本性。在投資活動中究竟應該如何應對人的本性?保守主義價值投資哲學的回答是:既要順應人性,也要抗拒人性。順應人性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人是有欲望的動物,為了生存,必須占有。這是不容商量的。為了生存得更好,每個人在本性上都想自我實現,都追求更大的成就,每個投資者在本性上都想在投資上取得更高的回報。這是人性之常情。因此,對於人性中自我實現的傾向,每個投資者都應該順應,而且沒有什麼難度。
但是,為了投資的成功,投資者對人性的很多傾向是不能順應的。不僅不能順應,而且要極力去抗拒。抗拒人性中的一些傾向之所以是可能的,是因為人性常有對立的兩麵。你選擇去服從人性中的一個方麵,就意味著你抗拒了本性中的另一個方麵。比如說,懶惰與勤勞、從眾與立異都植根於人的天性之中。當一個人選擇了勤勞的時候,他就在抗拒人性中貪圖懶惰的一麵。一個追求個性的人就會選擇拒絕從眾。再比如,遠見與短視都植根在人性之中。追求遠見的人,必抗拒短視。行事理性的人必抗拒情緒化。
很慶幸,人性從來不是一邊倒的。這就為選擇性地對待人性中的不同方麵提供了可能。所以,投資者要順應追求自我實現的本性,就必須抗拒恐懼、貪婪、短視、從眾、情緒化等眾多人性弱點。上麵故事中的那隻狐狸,其狡猾是基於本性的狡猾,而不是超越本性的狡猾。狡猾也是為本性服務的。人與狐狸的差別是,狐狸不能抗拒本性,而人類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抗拒人性中一些傾向。動物隻按本性行事,人卻有可能按理性行事。
正是基於人性的不同看法和對人性中的不同成分采取不同的順應與抗拒的策略,才形成了主張不同的投資哲學。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出發點是正視與承認人類具有局限性這一事實,並永遠對人類能力持自謙與懷疑的態度。像保守主義政治哲學一樣,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也是格外防範保守主義經濟學家哈耶克(FriedrichAugustHayek)所指出的“致命的自負”。在政治領域,致命的自負者認為自己有能力在人間建立各取所需的天堂;在投資領域,致命的自負者認為自己有能力預測並把握市場趨勢與價格的每一個變化,並轉化為回報。保守主義政治哲學致力於防範政治中的“致命的自負”,保守主義投資哲學致力於防範投資中的“致命的自負”,而這兩個領域的致命自負都來自人的本性。
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每一個主張都是針對人性提出的。保守主義投資哲學主張每個投資者都應該在自己的“能力圈”內投資,因為每個人的理性能力和所掌握的知識都是有限的。既然每個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為了降低犯錯的概率,就應該減少投資的次數,增加投資的相對集中度,以提高每次投資成功的概率。
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還有一個著名的主張,就是要把自己視為所投資對象的所有者,哪怕隻擁有其股票,哪怕隻擁有部分股權。投資者不能視自己為看客,不能視自己股票所屬的公司與自己無關,不能隻關心其價格的變動。因為保守主義的人性論認為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這意味著,一件東西隻有被視為自己的,才會得到認真對待。另一位保守主義經濟學家弗裏德曼(MiltonFriedman)?發現,花別人的錢,怎麼樣都比不了花自己的錢來得小心。因此,要認真對待你的投資,就要把你自己當作所投資公司的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