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義認為人類社會以個體而非集體為基本單位。追求個性是人的天性。要想投資成功,必須抗拒集體主義的從眾心理。因此,保守主義投資哲學崇尚反向投資,抗拒投資上的非理性的從眾傾向。投資界有句盡人皆知的名言:“當別人貪婪的時候,你該恐懼;當別人恐懼的時候,你該貪婪。”反向投資的精髓在於:防止自己的錯誤,利用他人的錯誤。所以,與保守主義政治哲學一樣,保守主義投資哲學的忠告是,在投資場上,不要做集體主義者,要做個人主義者!
保守主義價值投資者的一個重要美德是能正視自己的錯誤。揚功隱過、報喜不報憂是人類天性的一部分。許多人並無意騙人,而是真誠地無視自己的錯誤與過失。在自己的缺點與過失麵前,可以說,人人都是鴕鳥,隻是把頭埋進沙子裏的深度和時間長度不同而已。誰願意讓自己的心情不愉快呢?有人說,人性永遠是投資的天敵。這話是不對的。難道沒有人性才是投資成功的前提?有人說,要成功投資,必須戰勝、超越人性。但是全麵地戰勝與超越人性,這是不可能的。人性之所以被稱為人性,就是因其源自於自身並難以克服。隻有超人才能全麵戰勝、超越人性。而超人已經不是生活在我們芸芸眾生中的凡人了。
市場的風險與其說是外在風險,不如說是植根於人性之中的內在風險。投資的成功,最終取決於對人性的體悟。成功的投資者常常對人性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如果你不知道一位陌生投資者的水平是高是低,那就聽聽他對人性的理解。對投資的最深度的認識是來自對人性的認識。所以,保守主義投資哲學認為,投資的精髓是:如何順應人性,如何抗拒人性?
當投資者遭遇不確定的政策
在設計任何政府體製和確定該體製中的若幹製約、監控機構時,必須把每個成員都設想為無賴之徒,並設想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謀求私利,別無其他目標。我們必須利用這種個人利害來控製他,並使他與公益合作,盡管他本來貪得無厭,野心很大。……因此,必須把每個人都設想為無賴之徒確實是條正確的政治格言。
——大衛·休謨(DavidHume)
在《投資與人性:要順應,更要抗拒!》中,我強調,市場的風險與其說是外在風險,不如說是植根於人性之中的內在風險。投資成功與否,最終取決於對人性的體悟。成功的投資者常常對人性具有深邃的洞察力。但是有讀者指出:投資最大的風險,不在於人性的風險,而在於永遠猜不透政府會出台什麼樣的幹預政策。這的確是每個投資者所麵對的、萬分現實的問題。假如當政者的政策總是沒有厘頭,投資者就沒有應對辦法了嗎?不!辦法總是有的。答案還是要從人性中找。投資要成功,不是取決於投資者對政府政策的洞察力,而是取決於投資者對當政者的人性和權力與製度的本質的洞察力。
投資者與當政者的關係,不是傳統的投資哲學的典型話題。紐約大學金融學教授埃斯瓦斯?達莫達蘭(AswathDamodaran)的經典著作《投資哲學》(InvestmentPhilosophies)中對政治家隻字未提。在憲政民主、自由市場的環境下,投資者也許可以忽略當政者。但是在任何地方,投資者都不是在真空中投資,而是在活生生的社會政治現實中投資。成功投資者的重要秘訣就是增加確定性,減少不確定性。而政策的確定性是中國最稀缺的東西之一。在中國,投資者可以不關心政治,但是政治和政策會主動“關心”投資者們。在以政策市著稱的資本市場中,法律和政策捉摸不定,無規律地搖擺,正是投資者們所麵臨的最大的不確定性。當政者的幹預之手隨時會掐住投資者的後脖。所以,沒有對當政者人性的洞察,就不可能對其政策有洞察力。而這一點,基於保守主義的常識就可以獲得。
我認為,英國保守主義思想家大衛?休謨提出的原理應該是保守主義的投資者處理與當政者關係的準則:這個原理就是“無賴假定”(assumptionofknavery)。休謨提出這個假定本是為了設計合理的政治製度。這個假定是保守主義在製度設計上的基本主張,也是政治學的基本原理。休謨說:“在設計任何政府體製和確定該體製中的若幹製約、監控機構時,必須把每個成員都設想為無賴之徒,並設想他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謀求私利,別無其他目標。我們必須利用這種個人利害來控製他,並使他與公益合作,盡管他本來貪得無厭,野心很大。……因此,必須把每個人都設想為無賴之徒確實是條正確的政治格言。”我認為,休謨的這個“無賴假定”原理也完全可以用來幫助投資者應對當政者。
無賴假定意味著,我們假設所有的當政者都是無賴,他們總是有集中權力、擴大權力、濫用權力、任意幹預的傾向。阿克頓勳爵(LordActon)?也講過:有權必腐,極權極腐。所以,盡管事實上並不是所有政治家都是無賴,但是你必須假定他們是無賴。把他們當無賴去加以防範,他們的危害才能得到限製。
這種從最壞的情況出發來準備應對措施的方法,在很多地方都適用。例如,在機場和車站常常要對每一位乘客進行安全檢查。這種做法的前提就是假定每位乘客都可能攜帶危險物品或可能是潛在的恐怖分子,而實際上絕大多數乘客都是守法的公民。通過這種基於最壞情形的假設對所有乘客進行安檢,旅行安全反而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
依據無賴假定來防範,無賴會越來越少。依據天使假定來縱容,無賴會越來越多。無賴假定隻是一種假定,是一種必要的假定。
而前麵的《投資與人性:要順應,更要抗拒!》一文中關於狐狸與魚的寓言也告訴我們:所有的狐狸都是無賴,這是它們的天性,作為魚不能對狐狸有任何幻想、任何指望。如果寓言中的那條魚是用“無賴假定”的原則來對待狐狸,如果魚能斷定狐狸會情不自禁,那條魚就不會有千古之恨了。
當投資者遭遇當政者的時候,投資者就處在寓言中魚的位置上,當政者就處在故事中狐狸的位置上。在所有的職業和人群中,政治家是最會信誓旦旦的一群。不論他們如何把“不幹預、不折騰”掛在嘴上,一旦條件合適,他們都會情不自禁的。他們的本性、權力的本性都是不會改變的。所謂“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掌權就是為了用權。執政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行使權力,就要有為,這兩者決定了當政者必然要用手中的權力來頻頻幹預。投資者應該吸取魚的教訓,一定要牢記當政者必定會“情不自禁”。中國資本市場以政策市著稱。各種政策不僅初一十五不一樣,而且會對資本市場乃至整個經濟用組合重拳出擊,並常在背後實施偷襲。
從保守主義價值投資的角度看,投資經理應該避免遭遇政府總理,避免對宏觀經濟作精確的預測,要像格雷厄姆先生所建議的回避市場先生一樣,去竭力回避政策先生。跟政策先生走,與跟市場先生走沒有什麼區別。若投資者試圖去與政策先生談戀愛,肯定會遭到背叛;若與政策先生摔跤,你會落得滿身汙穢鼻青臉腫,他卻樂此不疲。有人問,投資者跟當政者是應該勾結,還是應該疏遠?我覺得,投資者如果對自己的投資能力有自信,就疏遠政治家。否則,投資者就是對自己的投資能力不自信。
根據無賴假定的原理,對各種政策和可能的幹預,如果猜不透,就一定要往壞裏猜。往壞裏猜,猜錯了也是對的;往好裏猜,猜對了也是錯的。往壞裏猜,並做好最壞的準備,你也許會發現他們還不夠無賴。如果壞政策都不能傷害你,那麼萬一是好政策,你一定收益無窮了。若一味往好裏猜,不作防備,他們一旦露出無賴本性,你就措手不及了,必定要遭受重創。所以,對猜不透的政策,要麼不去猜測,要麼朝最壞的方麵去猜測。投資者把當政者往壞處想,對投資有好處;把當政者往好處想,對投資有壞處!
下麵這句話可能有不少人聽過:最重要的是,即使聯邦儲備局主席在我耳邊悄悄告知我未來利率的去向,我也不會改變任何投資計劃。價值投資是獨立性極強的投資。這種獨立性,首先是獨立於當政者及其政策。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把投資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裏。價值投資者不會選擇把投資的命運交給當政者及政策先生。不僅如此,在政策無章可循、有法不依的地方,投資者應該積極參與到對政治的改良中去。改良政治就是改良投資環境。如果保守主義者的任務是擴展與保守自由,那麼保守主義投資者的任務就是擴展與保守資本自由。
總之,投資者如果沒有能力把當政者變成天使,那就假定他們都是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