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財富性質的理解方式決定了創造財富的方式。財富的形成固然離不開勤勞、節儉,但是在根本上,財富是觀念的產物,是人的思考能力的產物。比如,靠投資來致富是借助個人的稟賦來增加財富的最典型的行為,投資最依賴大腦,最不依賴體力。熟悉投資的人知道,投資的最高境界就是對資產進行配置(assetallocation),以實現保值增值。如何進行資產配置?這幾乎不需要什麼體力勞動,不需要動用體力或設備把資產從東搬到西。資產配置的關鍵是就資產配置做出決定。決定是如何做出的?決定是由位於兩耳之間的大腦思考出來的。換句話說,資產配置首先是在大腦裏麵完成的。隻要這個工作在大腦裏麵完成得好,剩下的就是打個電話,敲幾下鍵盤的事。如果資產配置在大腦裏麵就錯了,那麼這件事絕對不可能成功。所以,成功的投資,就是投資者在大腦裏麵持續做出正確的資產配置決定。真正的投資者需要對財富的本質有正確的看法,否則不可能在創造財富(注意,不是指占有財富)上取得重大成功。

所以,有追求的投資者應該明白,財富是思想的產物。說得形而上一些,追求財富的過程,是腦力與自然同步的過程,是審慎思考、正確判斷、耐心等待、合理行動。投資就是用頭腦中的投資理念去順應財富的自然之道,當兩者合轍了,財富就產生了。同步的程度越高,持續的時間越長,流淌出來的財富就越多。從這種意義上講,財富不是可以追求的產物,而是思想力與財富的自然之道同步化過程中的產品。由此,我們也常常發現,許多人並不是職業的投資者,但是他們充分地展現了屬於他們個人特有的、基於頭腦的才幹,他們也獲得了巨額的財富,如一些球星、歌星等。當這些人的天賦相等的時候,是思想力和內在的品質決出他們的高低,也決定了他們之間在財富上的差異。如果一個人投資很成功,大家會說,這個人挺有腦子的;但是不會說,這個人挺有力氣的。

關心財富的性質與源泉,不僅是專業投資者的事情,而且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係。大家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政治的動物,也都是經濟的動物。要過好每一天,你就要關心你的經濟來源。當你關心你的經濟來源的時候,你就會想著如何以較少的投入換取較多的回報。這時你就在做類似投資那樣的事情了。可以說,理由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不同、程度不同,每個人都是投資者,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資。廣義而言,每個人都會在某個方麵有所投資。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就知道,應該把我們送到學校裏去。這也是一種投資。父母們知道,隻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孩子在將來才可能有更好的未來。

今天,投資正在成為獲得財富的日益重要的途徑。不同的是,其中有嚴肅的、職業的投資者,也有業餘的、隨意的投資者,還有敏感的投機者。每一個人都在投資,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投資家。既然投資與每個人有關,那就應該花些時間,花點心思,去理解財富、理解投資。很多投資者的失敗,其根源多半是不思考、不善於思考甚至不願意思考,做得太多,而思考得太少。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說過,要想在投資領域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正確思考;第二、獨立思考。”這裏要補充的是,隻有獨立思考,才有可能正確思考,這一做法的結果,是形成適合自己的投資哲學。

如何才能創造財富?勵誌大師拿破侖·希爾(NapoleonHill)開出的藥方十分簡單:思考致富(thinkandgrowrich)。善思考、愛智慧,並用之於投資,就自然會有財富。這是最難的、也是最簡單的創造財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