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財富的源頭
成功投資來自正確的思考
財富是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產物。
——愛茵·蘭德
第一、正確思考;第二、獨立思考。
——本傑明·格雷厄姆
財富是一個讓人糾結的詞。很多人愛它,也有一些人煩它,還有一些人因求之不得或得到太多而恨它。財富不僅是專業人士的琢磨對象,而且是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的關注對象。其中伴隨的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大家通常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發財上,很少去思考財富本身,思考財富的本質與源泉。
在中國古字中,財是由兩個字合成的,“貝”+“才”。作為海貝的貝殼,在古代的貿易結算中充當一般等價物。換句話說,“貝”就是錢,錢是寶物,所以“貝”作為錢,就是“寶貝”。“貝”的這種特殊含義,在漢字中留下了重重的痕跡。許多含“貝”的字都與財經活動有關:除“財”之外,還有貨,賬(常常被誤寫為“帳”),賈、貸、貿、購、販、貯、貴、賤、賺、賠、貪、貧、資、費、賒、贖、貢、賄賂等。就“財”而言,其一半是“貝”,即錢;另一半則是“才”。所謂“才”,是指每個人特有的先天的稟賦與後天的能力。“貝”是共性的,“才”是個性的。如果不是“貝”決定“才”,而是“才”決定“貝”的話,那麼,“財”在本質上,也是個性的。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在“才”上的差異,決定了人與人之間在“財”上的差異。
英文中對應中文“才”的,是一個常見的、源於希臘語和拉丁語的單詞:talent。但是,不太周知的是,在古代西方,尤其在地中海沿岸的希臘、羅馬和希伯來等地,talent是貨幣的名稱,叫塔蘭特。讀過《塔木德》的人,如果留心的話,不難發現這一點。
上麵這兩個東西方的小掌故向我們傳達了一個重大卻被忽略的信息,那就是,不論在東方還是在西方,“財”與“才”密切相關,準確地說,“財”來自“才”。就是說,財在根本上是某種精神的、非物質的、無形的、內在的東西。“貝”是物質的,“才”是精神的,“才”是“貝”的源泉,“才”與“貝”組合起來就是財富。財的意涵告訴我們,財富來源於一個人對自己的獨特才幹的發揮與運用。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展示你的才華的過程常常同時就是獲得財富的過程。自由市場經濟也為每個人把“才”轉化為“財”提供了空前有利的外在條件。
視“財”為“貝”而無關“才”,認為“財”與“才”是可以分離的,這種財富觀帶來了一個嚴重後果,即認為來源於物質的財富是獨立於人的精神的,是與精神分離的,因而也是可以被隨便剝奪的。然而,“財”是離不開“才”的。常常,財富離開了創造者的智慧之後,就不再是財富了;離開產生財富的精神土壤,財富也會大大貶值。假如政府解散微軟公司,並禁止成立任何研發電腦操作係統軟件的公司,那麼微軟公司的股權證就變為廢紙,現有的操作係統也將慢慢失去功效。在這種財富觀的支配下,個人的才幹與創造力,金融與投資這類無需體力的產業,不僅不會得到應有的尊重,而且會受到最大限度的扼殺。在典型的計劃經濟下,絕對不會有股市,當然也不會有股民。
什麼是正確的財富觀?財富的本質是什麼?它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已故著名女哲學家愛茵·蘭德有句名言:“財富是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產物。”(Wealthistheproductofman’scapacitytothink.)這個看法再千真萬確不過了,也完全符合上述東西方關於財富的傳統認識。蘭德這一論斷的含義是,財富是思考與觀念的產物。不是體力或物質,而是腦力才是人類的財富積累與生存狀況不斷改變的真正源泉。如果與人的思考與觀念不相關,財富是不會自然增長的;財富的增值靠的不是力氣,而是思想力;財富的大小多寡也不是靠力氣來測度衡量的,而是靠人的智力;財富不是靠體力來發現的,而是靠人的大腦;財富不是物質因素的產物,而是精神因素的產物。具有高附加值的商品是因為其中凝聚的體力勞動多嗎?顯然不是!這樣的附加值一定不是來自體力,而是來自隱藏在思想與才幹中的創造力。
衡量國家繁榮和個人富有的基本有形尺度是財富。因此,國家的繁榮、個人的富有都離不開對財富正確的理解。治國者對財富的理解,生成了相應的政治與政治經濟製度。對財富的理解事關國家和文明的命運。專製政體更多地把財富理解為體力勞動的產物。自由市場經濟與憲政民主的政體更傾向於認為人的心靈才是財富的源泉,是人的思想能力把無形的觀念與決定轉換成有形的財富。懲罰抑製財富創造者,還是鼓勵包容財富創造者?在這個問題上的不同做法決定了不同國家在富裕程度上的差異。統治者如果把財富當做一個物質現象,就會毫不猶豫地從民眾那裏強行拿走財富。不理解財富的秘密配方的統治者常常是蘭德斯(DavidLandes)所說的控製狂(controlfreaks),他們不僅要控製刀具與火器之類的凶器,更要控製思想,要把金融的力量視為對統治者江山的威脅。然而,思想被困住了,財富的源泉也就枯竭了。這樣的統治者為了鞏固統治常常聲稱要消滅貧困,其實際消滅的卻是財富,毀滅的卻是財富的源泉。為了虛假的均富,統治者不惜毀滅社會中締造財富的土壤,以均富的名義達到均貧。財富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由人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來。因此,每個人要有發揮自己創造力的充分自由。束縛創造自由、限製人的潛能的自由,就意味著選擇貧困。